共享教室计划孕育已久,长期来一直待产,但是迟迟没有出生。和同伴开玩笑说,“共享教室”超预产期太久了,可能会生出一个四方神仙护佑,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绫的神童哪吒。
临到了要出“生产”文案,背着电脑三次进山闭关,终究还是在要“生产”的那一刻发现电脑居然不见了。正翻箱倒柜呼唤电脑时,突然一瞬间安静下来,我问自己,没有电脑,“共享教室”还要问世吗?
当然要。
没有电脑,公众号发起招募教师文案如何发布?
突然想起还曾有一个简书号,一度大爱简书的高品质文案氛围。找到简书,才发现,原来就在不久的去年,自己已经写了一些教育的感悟和故事,一篇篇读来,当年自己的小心,诚恳,认真,还是那样的宝贵,与去年相比,经历了更多的一些事情,多了些确信,步伐也明显笃定,坚毅,嚯嚯带风。
看着当年的小心翼翼,内心的力量又忽然生长,没有电脑,“共享教室计划”依旧会顺利发展,就像当初成立自然学校那样,没有场地,自然学校也在,没有老师自然学校也在,甚至没有学生,也拦不住自然学校的发展。
什么是“共享教室”?
共享教室有四大主题:
1.学生背后的家长。
2.老师——教育者。
3.教育内容。
4.教育的硬环境——“教室”
这四大主题中,前三个主题是共享教室的软环境,最后一个则是硬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软环境和硬环境同等重要,弱一不可。
先来看第一大主题:学生家长。
在自然学校和慢翻译官课程当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自身对孩子成长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观察,与她们(很遗憾,通常是妈妈)谈论孩子和教育,常常会发现她们本身具备非常宝贵的教育者品质,完全可以胜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职位,但是她们却常常在家庭中毫无发言权,因家人的一个白眼,或者旁观吃瓜群众的几句话而乱了阵脚,陷入自我怀疑,孤单无依的境地。
“共享教室计划”中“金牌父母”
五年前第一次听到“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当时三个娃,每天被接娃送娃,吃喝拉撒,屎屁尿搞得痛不欲生的我,听到这句话,几乎要感动到上了天。后来这些年,我一路走,一路在思考,我们如何来构建这个“村庄”呢?这个村庄包含了什么呢?
这个村庄,先是要包含了符合儿童成长和教师成长的教育内容,比如: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这么学?
接着是教育者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