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我已经忘了他们的姓了,权且称作她和他吧。
她和他都是安徽淮南人,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她住母亲的邻床,陪护的是他。我们住进去时,她已做好手术两天了,精神很好,看起来恢复得还不错。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她87年,算得上同龄人了,那时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女儿五岁,儿子三岁。
闻听此言,我没有过多的惊讶,在老家,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为人父为人母了。她很胖,或许是平时不太注意形象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在医院一直躺着不经常清洗,面容显得有些憔悴粗糙。头发也有些脏了,散乱地披着,像一蓬草,乱糟糟的。
听他说,她得结石至少有8年的历史了,手术还不止一次。这种毛病术后如果不注意休息和饮食,很可能再生长。通过短短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她的确不太注重饮食习惯,刚手术完,就让他买些油腻的刺激性的烤鸭之类的,买回来,吃得还很多。每到饭点,他就问她想吃什么,然后就匆匆下楼去买。他们说吃不惯医院的饭菜,嫌弃没有味道,所以每顿都在外面买现做的。
母亲手术前,考虑到医院的饭菜很简单粗陋,我也准备给她换换口味。正好,熟知周边饭馆的他也出去买饭,我就跟着去了。走了大半里路,终于到了他推荐的地儿。他要了一素一荤,四十块钱。我要了一个素菜,十二块钱。我暗暗地想,他们每天这么吃饭,花销也不少呢。换做我,肯定舍不得。
打包好,我们拎着饭回了病房。谁料她不知怎地生气了,坚决不吃。一开始,他对她好言相劝,低声敛气的,生怕影响了病房的其他人。哄了一会,她还是无动于衷。最后,忍无可忍的他发火了,语调高了许多,声音里也夹杂着不满,手上的饭菜盒“啪”地扔到了桌子上,然后自顾自地坐在床边闷闷地吃起饭来。
睡好午觉,她竟然让他把冷凉的米饭和蔬菜递给她。她就那样躺着,用手抓起米饭就往嘴里送。三月天,隔了一个钟头的饭菜早就凉了,她估计是饿了,饥不择食,一边吃一边跟他有说有笑。我心里暗笑,这真是一对活宝。
空下来的时候,他也会跟我们讲讲自己的无奈。为了给她治病,去年底就回家了。他在江苏做小包工头,一天差不多能挣300块,三四个月的时间已经损失很大一笔了。直到头几天,手术才算完成,她态度还一直不好,动不动就耍脾气,有时自己心里也窝火,但是吵架也解决不了啥问题,所以就很迁就她。病房里几位年长的阿姨们听了,都纷纷夸赞他的好脾气。有时候她做得过分了,阿姨们就劝道:“不要要求太高了,这样细心待你的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人要知足哦”。她听了,也就呵呵一乐,似乎并不以为意。
说实话,他还真是个细心人。刚手术那会儿,病房里的病人们身上都要用别针别着两个塑料的袋子,因为伤口影响,所以一个装小便,一个装残留的血液。白天挂盐水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别针就被固定在褥子上。袋子是需要经常倒的,没注意就满了。他很上心,隔不了多久就去倒掉。她长时间卧床又不方便洗头发,所以头发很乱,她大声地嚷嚷起来,他听了,立马贴心地拿起梳子,慢慢地帮她梳理整齐。一举一动里,全是爱啊。
她嗓门大,也不考虑是在医院,发火也随着性子,整个病房都是她骂骂咧咧的声音。病人的情绪本身不太好,我们都体谅,也不说什么。他听了,就轻言安慰,不急不躁,好似没脾气的长辈。午休或者夜里挂盐水的时候,为了照看她,他就趴在床沿上眯一会。我想,这辈子遇上这样细心的人,确实是她的运气呢。
当然了,她脾气不好,但对孩子们也是无比的疼爱。她经常跟我们提起她的一双儿女,还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我们看,时不时地还会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言语里全是欣慰。有时候跟儿子通电话,那股子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是啊,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
他们能走到一起,也是缘分,虽然中间会有些摩擦,性格上有些不合,但谁的幸福不是经过磕磕碰碰换来的呢?她的手术效果尚可,术后住了三四天就出院了。离开医院那天,她换上自己的衣服,看不出一点病人的样子,脸上挂满了笑。走的时候,他体贴地搀着她,一一跟我们告别。
我想,这就是凡俗生活中最真实最稳妥的爱情吧。不禁暗暗地期许,遇上如此暖心的人,大抵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