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万物勃发。漫步在小园中,有些桃树已经结出果实了,有些还在怒放;杨柳抽芽,有种萌动;而高大的木棉树经历了繁盛的绽放之后,已经在今天随风渐渐摇落火一样的花朵……
看到一些花叶不同时的树木,也看到同样是桃花,有的开败了,有的还在含苞。总体而言,这个时节,正在由春的多彩,向夏的碧绿转变。当然,还有许多小花,并不按这样的节气开放,而是各有各的时辰,它们也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吸引着自己的蜂媒蝶使,为它们的翩翩起舞,逍遥自在创造一份天地。生命真是奇妙。
十年树木,人生有多少个十年!看到这些随遇而安的“土著”,不禁感慨万千。树的生命几乎是不自主的,但它们依然认真生存,每一个枝条,都努力向着天空的方向延伸,走出那个原来中心的区域,将生命的力量延伸到四周。天地之有大爱,万物繁衍生息而未尝已。
而我们的生命呢?我们也经历了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但我们却一去不再返,不像这些树木,可以在四季中轮回。我们唯有在回忆和梦中轮回。
追思往事。当时第一天工作的时候,我还带着一种兴奋,一种从学校出来,可以独立赚钱养家的兴奋,一种自己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的感觉。不管怎样,我们都通过了面试和选拔,最终进入一家单位,开始崭新的旅程。大家都着急着开始新的生活,谁也想不到,那匆匆的离别,将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一再上演,而学校造成的特别的男生女生相聚的生活,会成为未来可望而不及的念想。
出门靠朋友。我这人并不善于交际,一点书生气带来的耿直常常得罪人而不自知,又好展现文采(也是欲求知音而不得),故也遭人嫉妒或嘲弄。在过去,已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现今,除了做一些文字工作的人,大部分而言,文字是一种无用的爱好,且还在遭受“娱乐至死”的轰炸。但文字自有一份空间,邀请你的心灵前来做客。很多时候,不是你创造了文字,而是文字救赎了你。
这篇文章还在写的今天,天又下着蒙蒙的雨,真是回忆的天气。我看到了自己写的《佛法对世界观的启迪》,感慨思考让一个人如此深入,如此不同于平时的自己,而这个思考的窗口,可以说是由于文字打开的。以心传心是何等的难!甚至我们在对话的时候,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无法交心。但是文字在做这些工作,我们因此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人心灵的路径。
所以,就千年前哲人的世界,也仿佛尽在咫尺了,庄子、李白、杜甫栩栩如生,而且可以感受其一生的悲喜。当然,也不用担心要花酒钱招待他们。有些时候,隔得远了,在书案上,或者在屏幕里,反而能够看清楚,因为超越了利害。
工作还是继续的,最大的困扰就是,一到了周三就特别想念周末,有时觉得活在一个特别规制的生活里。这种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差距是什么?可能一些人已经在学校里学会了自制,提前走上了社会的轨道。但本性逍遥的人,总是会觉得格格不入,也不被人误解为在破坏规则。这时候真会想起诸葛亮说的“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大约有一些才的人,都会习惯“疏懒”的,这是自由的个性抒发,也是一种纵览了宇宙人生的自信,像诸葛亮这种人,只有投身于自己热情的事业,自然能够鞠躬尽瘁,否则如果“大材小用”,或者不得尽展其才,就宁可“侣鱼虾而友麋鹿”。
当然,我还没有那么大的志气,至少不可能像犬儒那样只靠一点基本的物资生活着,所以生活还是必须的,因此也需要工作。在一个工作岗位待久了,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自然会有种被“牺牲”的感觉,这时候就变得半不情愿了。加上没法尽展其才,也会觉得郁闷。在学校的学习你可以海阔天空,但在工作的实操中你可能只需要按设计的要求写几行简单的代码而已。
那时我也是心大,在听说了可以考公之后,就考虑去考公,脱离现有的体系,好好想想一生可以做些什么。这里有些过于夸大的宣传,当时了解的也不充分,以为一入公门,生活就基本上能够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这样考虑一些其他的事情也就有了余地。加上当时在公司不知怎的受了一些气,现在想来应该算是一些小事,但是当时正好成了一个导火索,让我下定决心辞职了。
辞职以后,赋闲在家。有一阵子很昏暗,甚至有种啃老的感觉。当然,在这之前,已经买了一些考公的书,正在阅读练习。这个时候,有一位小学到初中时的同学前来我家,与我畅谈童年,那时候的故人渐渐减少了,有这样一位朋友,本也是难得之事。无奈当时也是不懂。时间渐渐过去,学习也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毕竟考公要的是知识全面,四平八稳。我记得那个时候,聊以为乐的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还记得他用柏梁体写的题目,让人印象深刻。
在报考单位的时候,踌躇了一下,当年能报的岗位不多,看来也是要挑岗位,但是当时在家的时间比较久了(其实也就几个月,但是度日如年),所以也只能在那些岗位里挑自己认为合适的。排除了本地,因为怕有黑幕,选择了省里的,虽然是个没有听说过的单位,却也带着份懵懂的希望。
花费了一番心力,终于考上了,记得那段时间因为考虑往返于两地,与在当地的一个同学联系,他正好也在考公,我们便常常一同互相勉励,然后就花一些时间观察着楼下的人来人往,想来也是一个特别的经历,带着希望,带着跳动,欣赏一座新的城市,第一次住在别人的宿舍,这些都是很新奇的。
刚进来却听说这是个“参公”单位。但参公和正式公到底有什么差别,那个时候也不是很清楚,何况大家也都是这么接受的。于是就工作了下来,哪知道这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啊!想想那些飞速流逝的青春,有我的挣扎,我的彷徨,但人生的步伐有时候就是这样,关键的几步走完之后,接下来只有顺其自然了。
这几步,我觉得一个自然是高考,包括高考前的准备和填报志愿。有的人直到高中才开始努力,却也赶上了。另外,填报志愿也是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可是当时却被忽略了,因为除非是以大学为游戏的人,否则这四年的所学,决定了市场和社会如何看待你,如何用你,不是你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印在证上的你是什么专业的,决定了你会在哪个岗位就业。一开始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让父母帮忙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专业的自己,也只能按着这个命运继续走下去,听着有点不可抗力的感觉。但真正有才华,愿意花费气力的人,还是可以跳出来的。
第二步自然就是选择工作了,第一份工作还是很重要的,那些工作经验,会影响你未来的走向,别人也常常会以你的第一份工作来评价你。当时也只觉得能工作就很好了,工作环境不错,工资因为刚开始,也高不了。其实大学四年也还是有差别的,那毕竟有四年的时间,有的人钻研出来了,有的人只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过不管怎样,在那少男少女云集的时候,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律动。
四年后,就是双向选择,当然,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是这样,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就是随行就市了。所以这个选择,也取决于选择之前的准备,当然,目标是很重要的,只是当时是茫然的。要是提前知道未来要吃这么多苦,谁不愿意那个时候多努力一把呢!
所以说,懒惰是人的天性,除非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好事少之又少,人必须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克服自己的惰性,否则后面要吃更多的苦,这就是理性为我们作出的抉择,无奈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
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下定决心先过一段苦日子,这是在现实世代,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们毕竟不是生在陶渊明的时代,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归隐;也不是生在亨利·大卫·梭罗的时代,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畔盖个房子就能生活。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便利,也让我们和这个变动不居的社会更深地绑定在了一起。
所以,工作一天,就是在解决一些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你不感兴趣,与你的本心无关,你就只是做好它而已。如果你不做好它,其实是给自己找麻烦,因为除非你脱离这个体系,否则这种工作带来的评价会成为你的名片,多多少少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影响的。
所以,既然在关键节点错过了,“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也会影响你的未来。这里不得不提到机关单位的工作,人际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家都是拿硬工资的,做得多不一定体现得出来,但态度要好的。同时,命运当然也眷顾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人,这需要看准时机豁出去。当然,对于新人,除非已经了解世事,否则,何必去做一个投机主义者,等到有时候艳羡那些人的时候,也不过在脑海里想想,“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做不到,算了吧,就这样过自己的人生吧。”
确实如此,目的和手段同样重要,否则你的一生会为其所困。我们常常会为了那些我们以为重要的东西,丢掉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你不会说是在应酬场上的推杯换盏,奉承阿谀吧?那些当然听着是舒服的,但于灵魂是无益的。如果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就应该看清这些,你可以在这个场生活,但是应该有自己的立场。
所以工作中大多是不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我的责任感,我在工作中体现的态度,而这些是我能够把握的,是有益于走向善的本性的。
工作中少动怒。动怒意味着你对他人的期望超过了他本身,这是不合适的,你应该期望自身能够做到哪些。有些岗位,你需要别人的配合,但是记住,尽好你的职责就好。
工作中也有不公平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纵然社会可以用不公平对待我,我的内心仍然有一个道德的天平。活得自在坦然些,无愧的良心是最好的枕头。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身体,我的心灵,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上天赋予我的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身体和心灵,这是非常特别的,也是最珍贵的,要保养自己的身体,也要修养自己的心灵,同时,还要让心灵发挥功用,不是去适应社会的功用,而是时刻都有自己的光。
想到这些,不由得想起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是带着对这个职位的兴奋,觉得终于进来了,另一方面,第一次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工作。我那个时候数了数,我认识的朋友不超过一个手掌。
所以那个时候,在工作之余,会考虑组织活动,扩大朋友圈,通过朋友去认识朋友的朋友,然后不断拓展下去。那个时候叫“群英荟萃”,结果组织了几次,还是那些人,而且走不下去了。这也证实了我确实不是一个交际大拿,而且可能也付出得太少,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社会上,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人们不满于社会的压榨,越来越想顾好自己的小生活,集体意识远不如从前,所以这样的联谊组织,除非有资金的支持或者利益的维系,否则是走不下去的。
在这之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小高峰,工作上升了一级,那个时候觉得以后也会就这样一直顺下去,按着年限,稳稳当当地走上去,同时,也认识了一群“读书会”的朋友,所以,不需要自己创造组织了,有一个组织,而且是以读书的名义,这恰好是我所擅长的,因此可以海阔天空,一展羽翼了。
那个时候读书会主体是以QQ群发起的。QQ群方兴未艾,它的特点是人需要对着一个大屏幕打字,因此不像微信是以语音聊天为主,因此可以发长文,也可以有思考而后发文字,这样的沟通更深入些。我也因此发挥了一些长处。
所以当时读书会渐散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落寞的。但是,当时,我们这一代老“读书会”人都不约而同地退出了,主要原因也挺简单的,大家渐渐有了自己的家庭,原来的组织者不想组织了,其实,一个活动的背后,组织是很关键的,而组织了很多人还没来,就可见积极性不足。加上读书会叽叽喳喳,都是炫耀知识,或者聊些小话题的人居多,真正读书的人很难找到知音,所以也减弱了粘性,在元老们陆续退出之后,也萧条了。
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在除夕前的寒夜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会,也是很难得的一次,唤起了大家对诗歌的热情。还有就是参加几场观影活动,看完电影一起讨论的感觉很好。
读书会暂告一段落了,我人生又走上了相亲阶段,母亲发现在于山上有一个相亲的信息交流点,所以就找到了一些信息给我。那个时候相亲也当是认识人,结果总是兴冲冲去,失望望归。有一段时间心情就跌倒了谷底。
在这段时间我继续和教会的朋友联络,作礼拜,一起读经祷告,但始终找不到读书时代的感觉了,我感到自己心中是有欲求的,只是在利用教会的温暖,并没有对上帝的实际感受,我的思想经常让我游离于教义之外,而且行不出来,这种虚伪的生活也很让人难过。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教会的一个姐妹,每天就想见她,想和她打电话,无奈人家心里没有我,在这样的时光过去之后,我也没有脸再回到教会去了。
还在教会的时候,我也有在读佛经,目的是为了比较,哪种法门更究竟。我现在明白,存在即合理,每一种教义都有它深刻的地方,宇宙的缤纷容纳了这些不同的教义,只要是能够提升你灵魂的,都可以作为内心的一种皈依,在我看来,真理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但是当时,我只是想找到解脱,结果一无所获,总会有一个关节在我看来无法自圆其说,于是我无法走入那个世界。宗教还是知行合一的,否则教义再好,在心灵上没有果效,也只是“口头禅”而已。
那些创立宗教的人,一方面很熟悉原有的宗教,一方面也是经历了一番苦难和思索吧!宗教是人类永恒的现象,所以它一定有些心灵共同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就能组织起一个宗教,而不在乎教义是否正确。但是,唯有真正理解人类苦难的心灵模式的人,才能在原有的教义上推陈出新,在旧的根基上,做出符合这个时代,符合永恒人心的变通,并能够使教义深入人心,这样教义才会长久。当然,有时候教义也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创始人也不是。宗教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学会类似,和政治、阶层的关系紧密,所以能够长久,并不是教义本身是否科学的一种判定。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能真懂多少,真行多少,真对生命有帮助多少才是重要的,名目之争并不重要。我们都有一片广阔的心灵需要探索。
这心灵,应该覆盖着宇宙吧。未来如果人们登上火星,也会选择用文字记录这一切,在他们之后的人即使没有去过火星的人,也能体验去过火星人的感受。
所以,很奇怪,我们现在还在困在这个牢笼里。所以人们会借助灵修或者各种宗教体验去让自己走出来,但其中多有虚妄,在我看来,只要静心冥想,给自己一片心灵的空间即可。
广大的联通宇宙的心灵为什么进入了个体,并且上演着生生死死的轮回?我们目前还不知道,也许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指,我们需要自己去探索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就可以去死了,否则,没有明白之前的死,都是不尽然的。而宗教留下的文字也只是拐杖而已,必须丢开。
我必须承认,我还没有明白死后是什么,所以我必须先活着,去观察这个世界,不以任何教义为自己的边界。
那要活着,我也会工作,也会照顾好我的家庭。
说到家庭,很多人只是以家庭为避难的港湾,这是很实在的,在这个无聊而又漫长的人生里,我们需要家庭彼此慰藉。但家庭也会侵犯彼此的空间,让我们做不成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桎梏,而且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绑架彼此。
从刚开始的兴奋,再到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毕竟生命不可能一直亢奋下去,但是彼此能够让灵魂一起成长,这才是难得的。
有了家庭之后,对工作本身的利害观似乎看得更重一些了,对工作也会更患得患失,因为抚养家庭的本能需要。然而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往往会越陷越深。
还是在工作的时候尽心尽责就好,工作之后的时间回归给自己,不,即使在工作中也要是自己。其实工作没有那么可怕的,也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也是舒缓头脑的一阵风,让大脑保持锻炼而不僵化。
不管在做什么,你都是你自己,你不用害怕失去什么。
人心逐利,但要看清,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只要守住这些底线,工作就如同体育锻炼一样,从长久来看,还是有益的。
并且,要学会在工作中守规矩而又自由。自由是广阔的,而规则只是人们临时制定的,学会尊重这些,但内心保持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这段时间,心里会因为孩子而烦恼,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只是生了他,命运会照看他,去陪伴他成长,爱他但不被他操控。
很多人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如意,便把希望和要求寄托给孩子,不要这样!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他也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你要活出丰盛的自己,不要期待其他人。
雨纷纷,思绪也要就此打住了。生活在这个时代,工作了十年并不是很感慨的事情,因为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你只活在现在!不要怕,只要信!凭着信心去照亮一切,去看到这个宇宙中最美丽的事物,它无处不在,它也在你的每个经历中。也许在你死后,这一切的谜题都了然了,但是现在是如谜的时刻,你应该享用它。对,就是享用,工作的本质是享用,而不是去解决问题,如果能够了然这一切,并抛开对他人、对一切利害的期待,你将发现,工作也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为有情人,彼此相结缘”。
(工作了十年,感想却非任何的实际的去获得、去上进的经验,而是这点看起来很虚的信心和享用,放下和自如,恐怕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无求才是真正的高,真正的上进,和灵活的增上比起来,这些都可以如流水般自如而过了。十年也可以如美人的一瞬,只要珍惜当下)
用一首非常喜欢的词结束这篇文章吧。最近读宋词如饮美酒,而且爱上了晏欧诸公,对生命淡淡的忧愁,而不至于过度,也没有那么强的功利追求,但是爱花,爱美人,爱生命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就是诗的灵魂,生活懂得向这里看,那么工作也就如同不工作一般轻松了,因为即使很枯燥的工作,你总能找到美好,只是你不要用别人或世俗的眼光看,不为别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