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上河图》的古人送行场面是送到叉路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为兄保重。当然,画面上只有双手做辑,没有字,看内容确实是:XX 我只能送你到这了,表情严肃,大有一去不复还的架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走的或许洒脱。
聚散、离别、怅茫。每人都会遇到,情深情潜,表达却各有不同。
朱自清的《背影》中,离别时父亲越过月台去买橘子,作者看着父亲艰难的攀爬,想起自身儿子的身份,很愧疚。这一动人场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烙印在作者心头,而后透过文字,感动了很多人。
初二时教语文的孟祥娟老师,在课堂读《背影》时,清晰的记得在桌子间的夹道上读着读着,眼泪汪汪的流下来,用纸擦了擦继续读,后来出去平复了一下,眼睛通红的进来,继续上课,后来发生了什么,没印象了。当时的审美趣味还是停留在听着伤感的情歌入睡那一类,心里瞎寻思,真是有病啊,读着读着怎么哭了,至于吗。
去年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翻到张作骥的《爸,你好吗?》,过年,都高兴,正好一家人都在。看着看着,里面的第五个故事也是“背影”,不过背景发生在台北,贫穷的父亲给毕业旅行的儿子送行,买了便当,也是过月台,送到儿子手上,父亲却由于早起的仓促裤子穿反了,在同学的嘲笑声中,一拐一拐的开着破旧的三轮车离去。
往事浮现在眼前,原来的种种不理解,原来读文章时的疑惑,原来发生过的事,一起涌来,又扭头看了下父亲,白发已有,眼泪当时就出来了,立马转身离去,在那一瞬间,明白了太多,年少的倔强,无谓的执着,与亲人的隔阂,在某一时间节点,你忽然明白了,原来错了好久,时光在走,而他们已经白了头,你的执着不过是勉强支撑那残损的尊严而已。就像送你过河时说的:我们只能送你到这了,河对岸的路,你自己走。
二
认识一叔叔,自小父母双亡,靠着伯父的养育勉强长大,由于处在人家屋檐下,自小发奋读书,可是伯父家孩子众多,怎么都轮不到供他上学,于是早早的去工作,养活自己,在工作之余,自考上了大学,最后考上研究生,现在在某企业任高管。而他最开始的工作是在大学的食堂里去帮忙打下手,当时他一心求学,来到离知识最近的地方,只要有空就去蹭课,找人请教问题,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学不会,太急躁,把头上的头发,都快拽秃了,整天就一门心思的去琢磨怎么学好课程。
他告诫我说:他这一生的生活,不应该只有一种颜色,而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他出来时,伯父对他说,XX,我只能送你到这了,说着给他塞了些钱,他没要,给他伯父说,要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不然不会回去见他的。他就是靠着这个信念,一直走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的。
其实,很多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能送你一程,至于看到什么样的景,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故事还是事故,就看你把自己当成什么样的人,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生如戏,台下十年功,看你付出多大的成本,一个人的生活的下限是学历和谨慎度而上限则是勇气和运气,坚持去做吧。
三
今天看到韩寒在《后悔无期》首映时,一个写的评论,大意“韩少,我们家离首映的地方很远,我骑电瓶车走了两个小时,路上雨下的挺大,拖鞋还被冲走一只,赶到现场,电瓶车没电了,不知道怎么回去,而当屏膜上显现的是你作品时,做为第一批看到首映的人,感谢你陪伴我的这十年,放映结束后,我走出影院,不用担心电瓶车没电的问题了,因为被偷了,此刻我在网吧给你评论,韩少,我们只能送你到这里了”韩寒说:他第二部《天空制造》和第三部《三重门》,每当犹豫徘徊时,就会想起那段话。现场响起了掌声。是啊,谁都没有义务一直伴随你左右,谁都不会一直围着你的生活原点一直打转,谁都没有义务一如既往的给你说晚安,而后再睡。但他会告诉你,XX ,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以后的路,自己走。加油吧,给隔岸看着你的人们,一个优雅的姿势,即使跌倒了,也要
摔的好看些,难道,不是吗?
今夜无月,清爽异常,愿你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