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其实之前我也关注过,当时为了推广这部影片,发行人方励下跪求排片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也是因为这样才知道这部片子,但也只是上网搜了一下,看了个片头。看到游天鸣被父亲骂着走在土坡上,一点提不起兴趣,就没有接着看,直到梁老师推荐,以学生做作业的心情打开影片,当你抱着一颗要看的心,就自然的进入了。
天鸣的父亲一直想要学习唢呐,但没有师傅愿意教他,学习的种子埋在心里,他有了孩子,于是想尽办法威逼恐吓要让天鸣去学,暂且不论他是内心真的喜爱,还是对唢呐匠在乡民中地位的向往还是当做谋生的手段,事实上都对唢呐这门技艺的传承起到了作用。焦三爷那种手艺匠人专有的执拗选徒严苛,然而天鸣的一滴眼泪打动了他,也许这就叫走心吧。师傅的外冷内热,一丝不苟,天鸣的恒心、勇气、专注让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毫无瑕疵,然而时代变化,技艺的纯粹没有得到更好的礼遇。唢呐其实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缩影,当一样技艺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时,它也许就不再为大多数人所服务,达到极致时自然会有能够欣赏他的人趋之若鹜。就好比青铜器承载着商周文化就自然的住进了博物馆,而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天鸣父亲的无为为之,焦三爷的有为为之。传统技艺,匠人精神,民族文化永远不会消失,只是转移了平台,更换了受众。故事的结尾蓝玉说他想组建一个古建筑工程队与其说是一个嘲讽,我却更愿意将它看做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曙光。
影片中唢呐出现的场合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就是一种仪式;请了唢呐师傅,要派专人去请,师傅是不用自己拿唢呐的,进门有接师礼,所有的孝子齐跪请求吹奏百鸟朝凤。这都是一种仪式,千百年来人们对仪式的认可而主动赋予意义,仪式成为内在敬畏心的表现形式。想起在老家看到有老人过世时的情景,总是鄙夷那些人不去暗自伤心,却敲锣打鼓哭天抢地做样子,等到自家老人不在时,才明白那就是一种仪式感,在那个特定的时刻被外物层层包裹的心脏仿佛有一束光透了进去,找回了那份沉沉的敬畏。
仪式感之所以重要,在于将外界的物质与我们的心中所理解的世界结合起来。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待传统仪式的淡漠、无视甚至藐视, 敬畏感随之消亡,心与外物不再呼应。焦师傅将唢呐交给天鸣时说离口不离手,生病之后决定卖牛,天上下着雨,亲手为牛披上蓑衣,世间的物是恒定不变的,我们的心为他赋予了意义,他就和别的物不一样了。
看完电影感触很多,却都是点点碎碎,想要串起成文却脑中一片混乱。究其原因还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太差,平时写的太少,感谢梁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