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五四精神
在我的记忆中,五四青年节好像是文艺青年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同时也是大学生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时候学校要组织大合唱,诗朗诵,演话剧,,,仪式感十足,是为了纪念历史,也是在飞扬自己的青春,我们这帮不是青年的老青年们也关心五四,好像更是为了抓住青春的尾巴,证明自己也曾青年,也曾热血,,,
在每个人心中,五四不仅代表着推翻中国五千年帝制的勇气和斗志,更代表了青春永远的热血和激情,,,
但是,不同的时代,五四的主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民国之处,恰逢封建帝制的倒塌,但革命的成果又落入了一系列的窃国大盗手里,人民依旧逃脱不了被剥削和被独裁的命运,,为此,当时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热血之士挺身站了出来,全国范围的学生运动,演讲,新青年杂志,冒着枪火游行,,反对独裁,宣扬民主,,那时的五四,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吾以吾血,至死不悔,,从此,五四成为了一种精神,虽时代更迭,五四精神不变,,,
到了1985-87年,那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尚未开始,那时的中国独立于全世界之外,比之于现在的朝鲜也差不了太多,国家更处于选择的迷茫期,虽然从文革的阴影总走了出来,但国家极度平穷,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集中在左派主导地位下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斗争,,这个时候的一代青年,对国外的一切多非常的憧憬和向往,那时候大学生的理想就是靠托福和雅思,能够走出国门,真正能够出去的很少,但大部分人在这股浪潮中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马上到来的改革开放的展开,期间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期间爆发了当时规模巨大的学生运动,导火索,运动主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似乎多不重要了,永远的反腐败,追求民主,,,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这个民族压抑得太久了,这个民族一直在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墙里打转,外面是一条通向全世界的路,但城墙太厚了,人们走不出去,只能在里面徘徊,,之后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推到了这座墙,中国走了出去,中国拥抱了全世界,中国开始赶上了原来仰视的亚洲几小龙,开始了黄金的二十年,,这个时候的五四,人们从迷茫,压抑到爆发,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华丽的转身,他们是幸运的一代,,,
时间到了现在,当青年或者老去的青年们,依然守着不同的媒体,广播,电视,各种网络媒体,,,却发现这几年的五四格外的平静,五四的价值观似乎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我们不需要反封建了,我们不需要拥抱全世界了,,,但我们并不幸福,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该追求的是什么?通过观察和交流,我觉得现在大学生最希望做的有两件事:买房子,进体制,,原因如下:上一代人由于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这几年的通货膨胀使财富多贬值了,同时使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住房教育成为生命中最大的负担,同时创业的成本也比上一代高出了很多倍,,,
时代不同了,没有那么多流血和正义,一切多在资本的框架下运行,同时一切财富又逃不过通货膨胀,房子在造,铁路在修,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但生存的压力却也越来越大,,
什么五四啊,鲁迅啊,一切多已经是过去式了,这是个现实的社会,一切多归于平静,但最最活跃的青年们似乎没动力了,上个世纪最求的自由恋爱,到如今男生们多失去了追求女生的动力,或者结了婚的也不想再要小孩子了,,,
五四,曾经轰轰烈烈,如今逐渐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