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与笔端
(2009年写的一篇旧文重发)
HY的风俗习惯,一年要有三次上坟,大年三十一次,正月十五一次,清明一次。平时祭祖(方言叫烧经)有过年经(腊月里完成)、祭日经(祖先逝世的那一天)。上坟可以请亲戚代去烧纸(纸最好自己事先备好,也可以给钱请亲戚代办),但祭祖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要亲自举办。
我因为基本上在外地,因此除了年三十上坟能参加,正月半和清明上坟几乎没有参加过。年三十上坟,要带上果子供品,大家按照辈分长序,从小的开始跪拜,拜好后,放炮的放炮,烧纸的烧纸。现在HY取消土葬,为节省耕地,采用公墓形式,各家都把祖先的骨灰盒放在一个个格口里,有玻璃门,考究的人家从玻璃格口的门到遗像都做的精致一些。上坟那一天,上坟的小路上车来车往,公墓里也是人头攒动,乡里乡亲的不少都认识,大家还互相打着招呼,非常热闹。
祭祖一般在自己家的堂屋(如果在城里,就只能在客厅了),需要摆好桌子,如果是农村的方桌要调换一下方向,凳子摆好,摆好一桌饭菜,摆好祖先的碗筷,邀请祖先入座享用,有时候还会播放地藏经的诵读碟。祭祖完毕后,桌子摆回原来方向,然后亲人们一起落座吃饭,聊聊家常。
诗经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古人家训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所谓人不能忘本,只要是人,就是父母所生所养,就有自己的祖宗先辈,就有自己的血脉渊源。祭拜祖先是我们应尽的本分,不忘本,才知道廉耻,才知道发奋,才知道修身,才知道爱护族内同胞,才能够进一步扩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上坟的时候,祭祖的时候,也是一个让后辈们聚在一起共同纪念逝去的祖先的时刻,虽然只是聊聊家常,但是心里觉得祖先们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慈爱的看着我们,我们怎能不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好好的去关心帮助自己身边的亲人呢。这不就是祖先们所期望的吗?我爸爸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从外地回到乡下老宅中,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的遗像燃一支香,磕个头,说一声,我们回来了。我跟着跪拜,仰起头来,看着遗像,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冷清的房间中似乎突然就变得生气盎然了,这种感觉,真好!
等我的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我会给他讲祖先们的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告诉他,哪些是好的品质,哪些是不好的,哪些传统应该要好好的保持下去,哪些做法应该要避免的。历史是生动的教科书,尤其当我们读的是距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祖宗们书写的历史,我们的血液中似乎还留有那些逝去不远的往事的气息,那种亲切感、那种对心灵的冲击是无法描述的。
慎重追远,祭祖,要重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