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世语》之《鼎然语丝》之《爱情片》续

学会享受孤独

人,之所以孤独,在于苛求外界事物没达到自己需要的心理满足时,所产生的思维暂时性空缺。孤独是一种向内索取并伴有隐含着的心理反映。当与自我获得意识无法形成统一时,就会自然出现与外界相悖的静谧现象。总把自己圈在狭小空间范围之内。用记忆去感受曾经获取不到的东西或惧怕因曾经失去或遭遇伤害的往事而忧心重重。一个不懂得享受孤独的人,只能给自己心理增加与外界的排斥而产生自卑。

学会享受孤独,是要我们懂得孤独的真实性。孤独,其实,从人的情感思维学当中而言,是具有很高的思维境界。孤独的真实,就在于能够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用细致心理加以描述。也就是能够清醒感受记忆,在感受记忆的同时,又可以体验此刻内心与外界所产生相互的对衬。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孤独的真实性,就是于记忆分不开的,但又不完全沉迷于当中。因有对当前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感受,不愿意主动去接受当前事物而迷恋于过去或保持自我内心不容外界侵犯的心理现象。

孤独不是单一存在于某个个人的。恰恰相反,一个人孤独,其实在内心而言,是很多彩的。虽然从外相而言,感觉好象很单一,其实不然。孤独的特性是区别与寂寞的。孤独的特性,是一个人因记忆而产生的淡然回味。把自己内心守侯的某些东西深深藏起来,只有自己能够品味,不想公开化。用一种隐含心态来慢慢咀嚼其中适合自己的口味。这种口味,是很难用语言完美表达清楚的。但未必就不能接近她的真实。所以,学会享受孤独,其实就是一种从记忆当中获取的真实感悟。而寂寞是一种单一化的心理反映。因局限在片面事物之中。存在着索取的色彩。是单一性的自我获得。其间包涵记忆,但与孤独是两码事情。

因记忆获取的孤独,只要懂得记忆是缔造孤独的使者,要学会善待这种孤独,可以大胆去品味因记忆带给自己的往事。从中享受(体会)记忆中的各种美丽或辛酸。只要不过于沉迷与记忆当中,我相信,这种孤独是可取的,而且是一个人一生值得回味的希望。与希望中,享受孤独,是人生美好的寄托。

因自我内心珍视的东西,不想与外界分享所产生的孤独,也完全可以去细心品味。把自己值得观赏或深爱的人,用潜藏的方式,来细心咀嚼。只要不过于迷醉你所喜爱的人,是可以用心的去享受。可以凭借自己遐想的思维为自己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理想的空间。虽然明知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减缓自己情感上的暂时压力。随时间与自我经历,你也会慢慢从这种孤独当中解脱出来。

因自己个性或欠缺身体带来的孤独,大可不必如此烦恼。正因为自己个性很难改变,因自己个性带来的孤独,需要从孤独当中善于调节自我的心态。遇事尽量不急不躁。学会享受个性孤独在处于平和时期的美丽。并能够善于在实际当中有所运用。因身体欠缺带来的孤独,无须过于伤痛。深知人活着,不是因自己的身体欠缺而沉闷。世间有很多美丽的东西。那些身体残缺的人,不也实现了他们人生伟大的事业,甚至比身体健全的人,更活的精彩。

学会享受任何值得回味的孤独,需要把自己思维建立在一个比较纯真的区域之内。只有这样,你的孤独,才值得回味,才有欣赏价值。

顿觉“爱为何物”的真实

情,是迷恋的产物。因有“我”爱作为基础。萌发情的延续感受。爱我所爱,恋我所恋,是情的自我特性。而这种因情所产生的迷恋,可以滋养爱的真实出现。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媒介体,那就是欲。爱、情,欲,三者之间,相互缠绵,相互依存。爱,是建立在依“我”为基础上的真实索取。若爱单独存在与“我”,是不可能出现实质性的情。但因爱,却隐藏着情的萌芽。所以,“我”爱需要有一个依附体,才得以实现情的真实显示。实现了依附性的共体,需要欲来滋养,才得以成活。犹如爱是种子,是具有潜藏性的。情,就是土壤,是具有依附性的。欲是水分,是具有滋养性的。只有把种子种在土壤当中,才有可能发芽。但需要水分来浇灌。这三种条件一旦成熟,就会滋生生命。但这种生命,很脆弱。为什么?因为外界温度,气候,环境都在不断影响。

从这些因素当中,我们才可以发现爱的真实相。那就是:因为“我”需要爱。必须有爱的对象作为“我”爱的寄托。于是,这份爱就自然因她或他的出现而有了归依。在归依期间,通过她或他,来感受“我”的爱。而这种爱,就变得不再单一了。因为有了他(她)的出现,很自然的就把起初“我”的爱双重化了。于是,这种双重化的爱就开始产生(粘连)一种缠绵,那就是情的出现。在情出现的同时,这份爱就在不断的升级(浓烈)。而爱的升级,是因情的出现,变得更加的缠绵,这种升级中的缠绵,就是欲。因欲的出现,使爱越加的浓烈。犹如种子种在土壤中,因水分的浇灌,使其有了促使成长的营养。在一瞬间,就开始生长。但是,因生长的速度过于猛烈,在遭遇外界影响时(包括气候,温度,环境等),却突然的停滞。就象当爱因欲过于浓烈,起初的感觉会很幸福很浪漫,可是,这种爱因为过于浓烈,深陷在情与爱甚至欲当中的男女很难发现其中潜藏着的危机。于是情就会显得很不稳定。在遭遇外界影响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处于凝冷状态。而这种凝冷,就是爱的失落与绝望。于是,由浓烈到凝冷,骤然的变化因双方无法适应,导致因爱而伤感或绝望。这就是爱的真实现象。

导致爱无法稳定长久的生存在俩个人之间,到底原因在那里?其主要原因就是:一、总想体验爱的过程美丽,却不懂得如何去扶植;二、相互的苛求爱的索取,不知道爱是需要善于经营的道理;三、背离实际(外界),把爱放在理想的所谓永恒之间,不懂得实际运用;四、因外界影响而导致彼此产生怀疑或不信任,滋生相互的防备,忽略了爱需要信任但更需要帖合实际生活;五、经受不起环境考验时而各怀主意。依“我”为满足而忽略了相互统一于爱的真诚信念;六、不懂得爱需要物质作为资助、信任作为盾牌、相互尊重作为连接、诚实作为夯力,彼此关爱作为依恋。七、过于在乎对方的一言一行,建立在占有欲之上,不懂得保留他人隐私而无形地伤害对方。

当我们从中真实的有所觉悟,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其实,爱是单纯性,也就是依“我”爱为单纯性,通过依附体所延续的辐射进程而已。爱的实质是很简单(单纯)的。只是把自我单纯性依附于他人,就开始变得很复杂了。而这种复杂,存在于进程(过程)当中,给爱涂添了比较浓烈的色彩,让双方感觉很复杂,看不清楚爱的真实本质。变得很迷茫。犹如爱是一幅本来洁净的简单画面,若不善于调和色彩,给原本就洁净的画面增加了更加杂乱的色彩,使其变得没办法认清。但,爱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依旧的单纯。犹如画面本质(质地)一样的简单。

因此,爱是可以因情延续的(暂时因爱而伤感,但是存在于自心的爱,随时间,是可以重新发芽的)。因为他的本质是清净的,所以,无论给她增添什么样的色彩,她始终是清纯美丽的。所以,千百年来,爱为何物?也就不难理解了。

离异不代表婚姻的终结

婚姻是双方情感归宿中的生活过程,因与现实相互融通,物质作为供给所延续的家庭组合。其间的成员包括夫妻与孩子(隐含父母的参与其中)。或者单一性的家庭,也就是“丁克家族”。婚姻实质,是通过生活规程来逐步的完善家庭成员所相互融洽的进程。在此之中,因生活中很多琐事而形成的复杂形式。当步入婚姻空间时,因初此体验婚姻,难免在起初,有不适应的心态。正因为这种起初不适应,才更加真实的让身处婚姻当中的人,有了比较真切感受。进入婚姻的人,已经不仅仅依自我为存在了。而是因婚姻所形成的家庭成员为准则,来真实去体会婚姻存在着的各种现象。

社会的发展,与婚姻之间有一定联系。身在婚姻范围之内的人,难免与这个社会相互接触,相互的反映。在工作或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情绪变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庭成员生活的更舒坦一点,就需要去努力赚钱。在赚钱的过程当中,能够真实体验到生活的压力。因为在自己心里,有家庭的寄托,这种寄托就是一种希望。于是,社会带给自己的压力,也就无形的变为一种动力。促使自己不断的去赚钱,不断的去体会家庭与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

一个身处婚姻家庭中的人,很难不被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诱惑所影响。这就导致婚姻与社会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冲突。一个人,尤其是进入婚姻家庭中,在与外界接触,因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也难免不与婚姻产生隔阂。

婚姻具有立体性。因不能使其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人的思维因外界都有不同的感受。起初的婚姻也许是平稳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初次接触婚姻,当然也就存在着初次感受。这种感受,因没进一步深入社会所形成的。一旦婚姻随时间的延续,自然会形成与起初不同的感受。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导致离婚存在的真实,大部分因素是来源于社会的各种诱惑。当一个人,由原来单一婚姻,再过度到与社会所形成的复杂连接,在遭受外界影响时,由于自我的迷茫思想,把这种迷茫思想渗透在自己的婚姻当中,自然会给自己的婚姻带来不必要负担。深陷在这种迷茫的情绪当中,是很难有清醒的头脑来控制自己。最容易导致婚姻的解体。尤其是情感方面,很难达成相互的谅解,而导致婚姻走向危机。

每一个人,都懂得,婚姻对于自己,都有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是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的。但因现实复杂变化的影响,已经使自己形成了不再因为对婚姻负责的信念而有所坚持。容易丧失对自己婚姻的眷恋。于是,凭借自己发热的大脑,武断的给自己婚姻家庭中的成员带来更多压力。只凭借自我的满足欲去享受,忽略了自己婚姻家庭成员的真实存在。

离异的人,有其复杂多变的因素。有的因为感情,有的因为物质,有的因为个人生活方式不同(事业),而有的也是因为自我的习性与品质或者修养与文化等等。这就不难明白,导致离婚的因素是多样的。但相对而言,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情感问题。人对情感的苛求(针对于如今社会已不再局限与物质享受而定),胜过对物质的苛求,尤其是女性。女性需要爱的真实,具有稳定性的,也包涵安全性的情感作为自己首选的标准。而男人也需要爱的真实寄托。但是,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个是由被动性逐渐的转化为主动需求(针对女性)。一个是由主动性逐渐转化为被动接受(男性)。而女性由被动性转为主动性,一旦主动性有所成熟,在情感方面,就显得很稳定。而男人就不同了。男人由起初的主动性(含盖主动苛求,主动接触,主动赢情),在变为被动时,对待感情就显得过于草率。这是大多女性与男性之间,在情感方面存在的真实现象(当然也有不同的,在这里,不进行阐述)。

从这些情感当中,我们发现:离异是婚姻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但离异不代表婚姻的终结。恰恰相反,能够从离异当中,有所反省。知道自己错在那里,需要如何去改变这种错误的行为。为再次结婚而铺写美丽的篇章。大部分离异者,对婚姻都有一定的感触。但大部分离异的人,对婚姻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消极感。这种心理变化,是不可取的。不要因为离异而对婚姻产生逃避,也不要因为离异而自暴自弃。从离异当中有所振作,深知婚姻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婚姻包涵任何辛酸与苦涩,你才能够正确的面对婚姻中存在着的任何感受。从中有所觉醒。能够从自己离异当中深刻的思索,并坚信:“我”不能因为离异,而失去了对婚姻再此感受的美丽。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若沉迷于其中,会失去很多值得感受的美丽。放宽自己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婚姻,必定,你还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要活的更加精彩。

机遇不是在等待中索取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无限美丽。机遇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善于在生活当中思考的人,就有可能获得机遇的青睐。

等待是一种索取,但等待是有时间性的。若迷茫地去等待自己苛求的东西,反而使自己更加劳累。准确的眼光,是需要在经历当中得到锤炼。我们与其被动等待,道不如转为主动迎接。因为有了主动的趋向,自然就有可能获得更大机遇。当你勇敢迈出第一步时,你就会离机遇更接近一点。这是常理。人人都懂得,但未必都能做到。人,为什么道理都懂,可一旦去做,就显得很脆弱呢?这就是因为把自己懂的道理,不会真实用在实际当中。因为道理是固定的,而实际行为是灵活的。把固定的东西能够灵活地用在最恰当的地方,需要自己去经历,从经历当中,逐步的思考,逐步的完善,逐步的领悟。只有如此,你才可以言行一致,而不是浮躁自我。

善于挑战自我,是赢得机遇的最佳渠道。只有深刻认识清楚自己,你才有可能获得外界机遇。一个个性豁达,心态端正,于人真诚,没有邪念的人,他的机会相对而言,是很多的。而这种豁达,善良,真诚,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得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深刻的看清自己。人,大部分都喜欢性格平稳的人,心底善良的人,做事情稳重的人。那么,我们不难发现,想获得机遇,就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真实的品质,豁达的个性和具有一定从事某些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当我们获得机遇时,就显得很稳定而不易失去。

善于把握自己某些特长,是营造机遇来临的窗口。一个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能够把自己的特长灵活用在实际当中,这样,你的机遇就会很多。但这种特长,是不背离实际,但又不失自我的准则(人格自尊)。才能够顺利的延续下去。把自己获得到的机遇不要腐朽化,也不要过于庸俗化。依真实,自然,豁达为宗旨,从善待自己的机遇开始,逐步的完善化,清净化,诚恳化。

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

人,容易被外界事物的表面形象所蒙蔽。认为衣着华丽的人,就一定是物质富有者;长相帅气的人,就一定很聪明;言语谈吐流利的人,就一定懂的多……这和骑白马的人,就认为一定是王子一样。骑白马的,有可能是唐僧,也有可能是土匪。我们辨别外界事物,总是凭借事物表象去看待问题,这是错误的。有的人,之所以会因情感而痛苦,就在于起初过于在乎对方的表面形象,而被所谓的自我心中的“白马王子”所迷惑,导致自己结局的失落。若“认贼为父”,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定辨别事物好坏的能力。

看一个人,不能凭借他的表面现象去认可一个人。有的人,是善于伪装自己的。这样,你若没有一定审视好坏的能力,最容易被他人所诱惑,从而加以利用。人,作为有思维情感的物种,自然存在着眷恋与苛求甚至期望与获得。单一的凭借外界表面现象,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经过思维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结局是弊大于利。人,多少都有虚荣的心态。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若虚荣心达到一定的自我膨胀,就会导致自己更加的痛苦。是很难经受外界打击而变得更加的脆弱。衣着华丽的人,有可能很贫穷。长相帅气的人,有可能很幼稚;言语谈吐流利的人,有可能心底很浮躁。外界事物变化是无常的,复杂多变的外界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陷阱。稍不留神,你就会陷进去的。

真真了解一个人,是很艰难的。夫妻同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未必有所真了解。有的人,伪装自己,已经达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犹如海洋里某些物种,是嬗变的。你若过于贪恋某些东西,自然因自己贪恋的欲望,导致结局的悲惨。若一味的执迷骑白马的,就一定是王子的话,那么,你将失去自我的分辨能力,容易被所谓的王子而牵制。

看待外界事物,需要思考。在接触与交流当中,去了解对方。但这还不安全。最简捷的了解渠道就是:去接触他身边的人(周围),从侧面来了解他。这是了解一个人,最实际的方法。若单一的去了解他,因单一性,效果不大。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但时间与自我苛求有一定的差距。不可能因为去了解他,而漫漫无边。因此,当我们去审视一个人的同时,需要去接触他,通过他的语言,行为,爱好,直接性的去判断。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间接的去了解一个人,比直接性接触更有实际价值。因为你所了解的人,在他眼睛当中,作为你,有一种伪装。但是,在他与别人交往当中,尤其是他的同事或朋友或邻居,因常时间的接触,会有放松自我的心态。容易表现出他自己的真实行为。所以,我们不难明白:其实,了解一个人,对于自己而言,在时间上,是足够的。虽然了解一个人,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通过他身边常时间接触的人,去了解他,会省给我们很多的时间。当局者,迷。旁观者,自然清噢。

当你感觉到你所爱的人,在你心目中,显得很难琢磨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离开他一段时间。也就是先从模糊状态中,跳出来。不做当局之人,换个角度,来做一个局外人,这种变位方式,有一定的效果。就象你处于紧张的工作时期,可以给自己抽出闲暇时间,出去走走,转换一下位置。再回到工作岗位,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从一般人思维进行分析的行为模式。基本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具有一定的共性。

思考问题,需要多角度。实施多角度,需要经历与体验。有的理论问题,与现实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把问题存在的真实,运用到实际当中,才能够因实际感受,找到自己理想的解答方案。所以,看待事物,不能单凭表面形式,尤其是关系到自己情感与婚姻,应该谨慎从事,而不要盲目做出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的自我认可。

解析“蚂蚁”生活

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忙碌是为了生存,忙碌也是为了发展。在人类社会,忙碌,已经使人们形成了具有一定固有的生活模式。其简单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忙碌着。人在忙碌的过程当中,是需要“休息”的。而这种休息,不仅仅指的是单纯休憩。过度的忙碌,会导致精神上的停滞(麻木)。会形成一定的机械行为。犹如蚂蚁,是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反复来回,辗转循环。人因精神上的劳累,自然会影响身体上的劳累。人在忙碌的过程当中,是在紧张与烦琐之间,来回的重复。那么,他们都在忙碌什么呢?其间不外乎追求物质、利益、感情、家庭和所谓的前途(事业)。那么,蚂蚁又在忙碌什么呢?为建造共有的“家庭”以及供养它们所谓的“蚁后”。形式虽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有各自追求的目标。但是,无论我们在忙碌什么,是需要休息的。而这种休息,是建立在调和自我心态的基础上,让自己在忙碌的过程中,给自己腾出属于自己歇息的空间好做休整。在一般人思维当中,总感觉到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在促使自己不得不忙碌。这是错误的思绪。其实,一个人,是在给自己增加忙碌的砝码。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忙碌的途径。从表面看,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现代人忙碌的先决条件。其实不然。现代人在思想观念上,已经不同于过去人了。追求物质享受,是现代大多数年轻人具有的共同方式(使人产生了物质迷恋)。一致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仅仅凭借对方物质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忽略了人性本质的清美。导致人与人之间,用分别攀比的心态来审视这个社会。无形地影响着即将走入社会当中的年轻人甚至已经在未成年人心目中,逐步酝酿着。

人性的本质清美,在物质与欲望面前,显得很脆弱。犹如蚂蚁整天忙碌着,彼此之间,几乎是机械式的生活。在相互接触过程中,只是简单传递交流的信息而已。而人类在忙碌过程当中,几乎因物质贪求以及各自利益而忙于应酬,忽略了人情纯美的真实。被物欲所吞噬,掩盖了人性的纯美。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真实交流的本性。

一致变的虚假,失去自己真实的本来面目。被所谓的物质利益所取代,换来的,只是人情淡薄的悲哀认可。

纯美的东西,往往被现代人所忽略,甚至被认为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一旦自己在遭遇困惑时,又不得不再次的反省自己。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又再次反省自我。认为这个世界还是有真情存在的。为什么人性的纯美不能普及化?而带来更多的是所谓的“实际能力”?这就是因为人性的纯美已经与社会发展相互的隔阂。而这种隔阂,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追求物质基础为前提下,所形成的实际矛盾。人,一旦沉迷在物质追求当中,是很难觉知到自我纯美的。这恰恰导致人因社会过度忙碌而产生的模糊行为。

忙碌,固然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真实反映。但是,若把这种忙碌建立在一味的追逐物质享受之上,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纯美,这就是一种社会弊病。反映在个人思维当中,就在无形地伤害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本质善良。反映在社会,就是人情冷淡的真实阴影。

蚂蚁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借鉴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奉献,是一种与公众无私的精神而不涵带私人索取(在这里,我们不论它们群落之间的分配形式与目的)。人的大无畏精神,不是因为各自贪求物欲的享受,而是相互真实的去交流,真实的去善待对方,不失自我的清纯,又不背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前提下。若各自为各自的利益为主,那么,这个社会即使存在人性的清美,也会慢慢被物欲所掩盖起来的。

一个人,心怀关爱。并把这种关爱用在实际当中,会影响另一个人。多一份真诚交流,少一份虚假伪装。那么,这个世间,就会美丽一点。这个世界,也不会因为忙碌于纯粹物质享受的人,而变得更加的枯燥乏味了。

淡然得幸福

幸福是能够感知外界事物变化的多样性,于中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不易因外界事物而影响。心性坦然自在,并能觉知到自我思想的纯净性,很少因外界而起贪念。幸福的特性,是在生活当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真实感受。并从感受当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觉悟。这是对幸福的内质诠释。

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是抵御外界事物诱惑的盾牌。人因外界事物,存在着一定分别。这种分别,是导致一个人心随外界而旋转。容易因外界各种诱惑,失去自我辨别事物的能力(易被外界所牵制)。

外分别,是建立在以自我感受外界事物存在的各式变化当中,心所生起的相对认可。因苛求与拥有参杂其中。导致人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其原因就是过于依赖外界变化中的某些琐事。外界事物变化与人内心思想变化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这就滋生了贪求与索取之间,奋斗与经历之中,所延伸地矛盾心理与实际行为之间的模糊感触。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行为模糊中的迷茫效应”。把不稳定性,称为“幻灭效应”。

在我们执着某些事情当中,很自然因执着,带来不同的烦恼。若无休止地执着原本给自己带来烦恼的事情,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很劳累。一处执着,就有一处烦恼。若满世界执着,就有满世界烦恼。

人之所以烦恼,在于追求本来就无常生灭的东西,而不懂得从自我烦恼当中,清醒的觉悟。若追求一个本来就无常生灭的东西,犹如自己追逐自己的影子,最终疲劳而亡。

内心淡然,是获取快乐的宝藏。懂得淡然得幸福,是人生真实觉悟。让自己背负人生苛求的沉重压力,不晓得逐渐放弃,是产生人生劳累的源头。

内分别,是因我们内在思想产生模糊状态,于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我们内在思维形成不稳定现象,从而影响着我们自己心性,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导致自己的思维于内对峙。净化内在分别,让自己心态处于平和地位,是滋养内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具有稳定的保障。

淡,是与事无争。懂得外界事物,在本质上是生灭变化的道理。不具有一定的永恒性。任何外界事物,都在有起有落地发生变化。与外争执的人,犹如身在泥潭当中,越是挣扎,越是痛苦。在身处烦琐事情当中,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是阻止外界事物对你的戕害,

不容易因自己习性上的错误举动,导致自我灭亡。

淡然得幸福,是一种生活心态。因觉知到了一切烦恼根源,就是因为太过于迷恋外相(外在事物或事件。)。导致自己内心与外界产生执着,失去了自己真实纯净的内在智慧,偏离了真实判断外界事物变化的能力。

因苛求外界事物,给自己带来烦恼,就应该从中觉醒。不再重复其中,就是智者。若因外界事物进行索取,达到膨胀地步,就是痴迷,于中无法觉知事物的真实相,身陷徘徊,称为愚昧。

给自己内在思维平铺一种宽容,你的眼光就会明朗。因为我们开始触摸到了幸福。那就是不要执着(善意的执着,也需要一个“度”字)太多。没有那一样东西最终是属于你的。只有如此,才能够减缓你心中压力,才能够让你轻装上阵,从而真实觉知到人生经历中的美丽。这就叫作“先空后行惬意法”。

事,还需要去做。于事无执,才是行的真实。依内纯洁,于外无争,是获取幸福的资粮。这就是淡然得幸福的概括观念。

解析“缘”的真实韵味

条件制约缘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场合),就有一定缘的产生。缘,是一种条件制约下的情感痕迹。隐含时间性。在现实中,缘所存在的唯一条件就是有外界某些事件作为连接,因在连接过程当中,符合某个个体(单一的人)或共体(群落)中的观点以及相互接受能力达到一致时,所形成的“假设现象”(瞬间感觉,因涵盖错觉,故称假设现象)。例如,俩个人在相互接触中,因有一定的条件制约,也就是不同的场合。使俩个人相识,在相识中,因时间瞬间化或延续化,促使俩个人,因相互交流所形成的共同“爱好”。依借某个人或事件出现时的真实感受。其间包涵相同的遭遇,相似的观念,因具有相互的融合,我们就叫作初缘。她的特性就是有共同感知因素存在,萌发缘的起初显示。

缘,也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尤其是在情感方面,起着连接双方之间快捷进程。隐含一定的催化性(加快双方相互沟通所产生的情感依恋)。是一种真实存在于感情之间的东西,但不具备稳定感。

缘的起用过程,是不稳定的。在情感方面,犹为突出。任何人,在初次接触情感时,基本是幸福的。这是公认的事实。但缘的生命力,是俩个人在情感发展过程中,所主宰的。因时间性,可以导致缘的灭亡(暂时性幻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我无缘或有缘无份”。而这种缘,是在起初感受当中存在的记忆延续。在情感与现实发生矛盾时,缘也就随之灭亡了。这种灭亡,是俩个人在情感方面,形成的隔阂为主。

缘的本质是具有延续性的,并伴有重复现象。特定的环境,缔造特定的缘。缘的重复,因间接或直接性,滋生缘的再次出现,这种缘的再次出现,是俩个个体共同存在于特定环境之中,所显示出来的真实感受。我们称她为“巧缘”。缘是共体形式。在任何条件下,只要有个体或共体存在,就一定滋生缘的再次出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续缘或有缘再相聚”。

缘的真实韵味,只有在情感方面,才表现的逼真浪漫。这是情缘独到的特性美丽。

爱,缔造了缘的纯美。情,滋养了缘的真实。俩颗相互眷恋的心(情缘),逐渐成为缘的呵护使者。所以,缘,是爱的天使;是情的使者。用最美丽的瞬间,来体验最真的情爱。

缘的浪漫韵味,在爱与恋之中,扮演着情的无限遐想。用最美的语言,来传递相爱人之间的心声;用最真纯的情丝,来勾勒人生幸福画面;用最真诚的信念,来雕琢情爱的完美体态。她的伟大,就是瞬间的无私眷恋;她的清美,就是在延续中,逐渐的成熟;她伴随着爱,因她生命力的凄美,于爱无怨无悔。

从“囚”字解析人生

自由的定义,就是离束缚而得自在。这种束缚,通常指外界束缚。而自在,也是因外界助缘所产生的自我逃离(因外界约束,萌发个体反应)。在这里,我们从实质性,也就是自由真实内在的本质性,给他进行一种诠释:自由,指的是内在思维不随外界事物而左右。但能够感受到外界事物变化进程,为心所用。内处于平和淡然的稳定状态。

在人生征途中,举步艰难的人,比比皆是。因情感压力而被束缚,因事业发展而被束缚,因家庭,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而被束缚者,大有人在。这就不难发现,人在束缚的过程当中,总错误的归咎于外界,而不懂得向内思考。一种束缚就是一个结。如何解开身困束缚的结?我们须遵循:要想解结,当先解心中之结。心结若解,一切结皆可悠然顺应。

一切束缚的原始起点,就是眷恋与苛求相互交织,伴随妄想与执着。因在行事当中,不适合自己,或给自己带来压力时,总想去逃避。被外界事物所纠缠,内心迷恋于中,因迷恋所拥有的东西,执着所需要感受的无常事物,从中颠倒错乱的去行施。依逃避或盲目贪恋,导致心有所迷的真实现象。很容易作茧自缚,深陷其间,终无所醒。

“囚”字的中心,咋一看,似“人”字。这并不是一种形象符号。它的操控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心”字(具有感受外界思维运作的控制版面)。这就不难发现:心被外围所圈制,无法逃离出来,皆来源于心的过度约束。这种约束,就是迷茫。

因外界事物影响,容易使一个人内在思维(心)产生幻化。由于内在思维没有一个可引导的稳定方向,易受外界牵制。这是一个人举步艰难的原因。我们应当明白,外界事物,在刹那之间变化着(包括我们的思维,也不具有稳定性)。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东西。我们只不过是因时间的幻化,所认可的所谓永恒而已。人之所以被外界所束缚,其真实原因在于过度索取,过度执着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被外界各种事相而诱惑,于外囚禁判断,于内囚禁真我。回旋在贪恋与苛盼之间,用妄想来萌发不成熟的希望,用颠倒真假的思维来审视人生,于自心杂乱无章,于外界,痴迷运转。

我们与其说,人因外界而束缚,道不如说,人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烦恼。外界事物从实相而言,是不具有对与错的。皆是由人思维颠倒(不正确的想法)心念产生很多分别所致。也就是错误的想法导致错误的行为,因错误的行为,缔造错误的结局。在这里,我们用逻辑思维与哲学思维进行分析真假的实质:真因假存,假因真显。在相对中,才得以显示两者。那么,无真,自然无假。假因真立,真因假起。皆有所依。不具备永恒性。两者之间,无实体可言。在相对中,产生分别。因分别,制造攀比与苛求。若知道真假本质本来就是虚妄的。因事相存在于思维当中,相互产生分别,才形成了人们分辨外界性状的原因。使人有了对真假错误的执着,才萌发了好坏,善恶,高低等等的心理活动。导致这些心理活动与外界产生矛盾或依存。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见影就是鬼,见花就是香。那么,人的这种颠倒思维,就是主宰自我分辨的颠倒。于心颠倒,这个世界能不颠倒吗?

从“囚”字我们可以觉悟到:困惑的产生,是因为内心不明外界事物的真实性,而被“物”所转。自然生出很多颠倒想法。从而蹒跚不前,被其所束缚,无法自在。

心不被物所牵,为智者惬用。心若随物转,为凡夫迷觉颠倒心。

打开心中的窗户,在你眼前一切万物明亮而纯美。这是心境的无限快乐。

从黑暗走进光明的人,他才懂得光明的可贵。从心底黑暗走出来的人,他至少明白,心底若黑暗,比眼睛黑暗的人,更可怕。要想获得心底光明,唯一引导的,就是智慧。而智慧,是从人生一点一滴的体验和经历当中积累起来的。这种积累,不仅仅是体验与感受,最重要的是觉悟和创新。善于从人生遭遇当中思考的人,比较容易获得智慧。能够从思考当中觉悟的人,并把觉悟到的东西善用于这个世界当中而不自傲,你就是真真的智者。

厚德载物,清净本然性。人的真纯之行,情的纯美之德,爱的平等之广。

“弹指超无学”的佛学韵味

人之灵性纯美,在于瞬间萌发出来的,具有无际之中的平等智光。这种智光(智慧的能量度),辐射面之广,清净之亮度,非是人类用意识思维可以想象得到。正因为如此,人的灵性才颇有神秘色彩。

弹,具有开启智光的平等大门。是在一瞬间所展示出来的真实觉受。依人固有的意识思维,在刹那之间,能够体验得到。是超越语言形式,所无法准确表达的境界。

指,是灵性中运转的平等性念(真实本质之中的觉受)。具有高灵敏度,是依附于“弹”所演绎出来的动感韵律。她可以借助于“弹”展现其优美的韵调。而“弹”是意识当中所形成的动感灵性,必须借助于“指”才得以完美化。

用淡定的平等智慧,通过瞬间启发的灵智,借助于动感灵敏的形态旋律,所演奏出来的清美韵味,在刹那间,于空旷中,酝起的天籁之音,她的音波,旋律,应该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弹指”

的内在真纯。

在抽象的文字学中,难以表达的淋漓尽致。犹如一曲优美的旋律,无任何文字形态,无任何色彩点缀。也不是凭借感官上的东西所能领悟透彻。但却可以胜过任何,是超越时空,却又不离时空的绝美境界。

“无学”是在韵律演奏过程当中,用人的清净意识觉知其过程存在的平等觉悟。是与虚空等同的无声能量。是超越任何有色与无色的,有形与无形的净极(无相对衬托,常住不动,却又显示一切的真实觉受)灵智。很难用语言文字完美的描述。只能是概括的叙述其隆廓而已。用哲学观念来讲,“弹指超无学”是超越人的意识认可范畴,但可通过人的意识与外界,相互对比中,所产生的有识感受。因其覆盖面甚广而形成的超前觉知。

再好的琵琶,再精致的古筝,若无妙指弹奏,也是古板的形式装饰品而已。所以,纯真洁净的思维犹如妙指,完全可以演奏出绝美的韵律。除此之外,心若处于有染领域,是不可能演奏出那么绝妙的韵律。犹如人的思维内涵贪恋苛求与迷茫,在行的过程当中,是很容易产生徘徊与无奈,甚至寂寞与孤独。因为,他的心总是求于外界而暂时失去了自己内质的纯美。

妙指可以演绎出天籁之音,心的纯美可以演化出人生的精彩。

弹指超无学,人生中的饕餮大餐。于铿锵中,浮起的尘香清莲。犹如雨露,晶莹而透亮;胜似莲花,如同菩提。于凄美中,划破长空,留下的,是淡淡的痕迹,在空旷中久久回旋。令人心旷神怡,悠然回味。

柏拉图式的爱情错觉

理想式的浪漫爱情,是建立在纯粹的情感空间之中,并背离实际而延发的精神世界。这种爱情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正因为如此,爱情的纯粹性就必须需要精神食粮来滋养,不能背离精神灵魂。柏拉图式的爱情程序,就是给那些厌倦现实情感中的人,所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身在这种场所当中的人,可以充分感受完美无缺的爱情。也就是说,给那些“多情善感”的人制造了一个“桃园世界”。虽然柏拉图式的爱情,是脱离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实中情感必定是很实际的。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减缓情感压力地空间,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起码,不能让理想中的爱情无立足之地。完美爱情可以“死”在现实当中,但绝不应该“死”在理想世界当中!这就是柏拉图式精神灵魂所抒写的壮丽篇章。

人的行为是现实的。但人的精神世界并非如此。虽然在文章开篇并没有对柏拉图式爱情进行驳斥,这是处于本人十二年以前,也是如此。柏拉图式爱情直到现在,依旧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都想追求完美的爱情。依柏拉图式爱情为模式来衡量自己的爱情世界。的确是太想苛求这样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犹如蜜酒(使人的觉知产生迷幻现象),越喝越有滋味,越喝越沉迷,越沉迷,就越想喝。即使买不起这种酒,依旧要喝。而这种喝,就是顽迷。甚至不做一切,整天的幻想,宁可饿死,也绝对不放弃。如此完美的精神世界,又有谁没有曾经短暂经历过或曾经想过呢?

但是,有头脑的人,用心思考,不难发现,柏拉图式的爱情框架,一旦融合现实,却显得很不稳定。能够给理想者提供一个避护所。但这种避护所并不安全,也经受不起外界考验。因为他不具备稳定性,容易过早的凋零。如果拿着柏拉图式的爱情尺子来丈量自己的爱情世界,总是不完美的,甚至离那完美的尺子差距太远而产生情感错觉。而且,他的这种爱情,犹如饮鸩止渴,很容易误导年轻人脱离实际生活而迷茫无措。这是现实生活存在的现象。我们不能象小孩一样,总是躺在别人制造的摇篮内,尽情享受自己美好的梦境。必定,我们还要长大,而且,我们迟早要从梦中清醒。如果把自己所谓爱情牢固在理想的圈子当中,我们在现实,会停滞住,甚至厌弃这个世界而产生绝望与孤僻。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温室中的花朵,很吸引人。如果把温室中的花朵拿出室外,要不了多长时间,也会枯萎(理想爱情与现实产生排斥所形成的矛盾,从而导致精神畏缩)。

人的精神世界是多彩的,也是自由的。从不受任何约束。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若把这种思维固执地凝结起来,背离实际生活时,这种思维就会变异。依借精神上的纯粹苛求,来制约实际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就是枯燥乏味。一旦这样的精神需求,在实际行不通时,又回到理想的世界当中,无休止地重复咀嚼。

人固然需要一种空间,属于自己的情感处所,没有任何人去干涉,可以用自己思维进行任何遐想。这样的空间,只是建立在与现实不再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幻想现象。

真实的爱情,必须经历风雨坎坷,才能够成熟。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我们与其重复生活在别人制造的圈子内,道不如勇敢地走出来,去迎接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一切伤感、无奈、绝望、枯燥、乏味甚至失落与痛心,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正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懂得什么是最真实的爱情,什么是最完美的情感,什么又是最幸福的经历。中国有句老话: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缺陷缔造完美,磨难滋养幸福。爱情的美丽,就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体会出来,用最真的心去感受,用最美的情去呵护,用最挚纯的爱来相互抚慰。

这个世界不缺少人,只缺少懂爱的人,更缺少善爱的人。与其觅自己所爱之人,还不如寻自己真实的自我。

爱,永无始终。情,永无起落。知爱善用者,人间之希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