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熟了,我们想您了

经新华社长沙5月24日电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9年至1953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1953年至1971年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师。1971年至1984年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年后,历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1988年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2018年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是袁隆平院士为其母亲写的日记,未曾想到,一辈子与水稻打交道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竟有如此优美的文笔,写出如此深情的致辞!读之品之,笔者深受感染,倍感敬重。文章以深情回忆的笔调,从57年前,母亲这位大家闺秀陪送从重庆的大学毕业的儿子奔赴到地图上只有“一个小点点”的安江工作的那一天写起,写了儿子对母亲的拖累,母亲给儿子英语的启蒙,对儿子接受现代教育的执着和鼓励,给儿子讲尼采,使儿子树立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理想,儿子在母亲的弥留之际未能见最后一面的痛悔,写到如今身在长沙的儿子对安息在很远很远的安江的母亲的深切而沉痛的思念。文章情词恳切,描述生动,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如今,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我们也想说一句,我们想您了!

袁隆平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连日阴雨后,长沙天空放晴。24日上午9时许,袁隆平院士的学生邓启云博士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一行抵达送别仪式现场,他告诉南都记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全体员工将到场送别袁老,更有众多学界院士和业界旧友,以及袁老母校西南大学、安江农校人士将赶来悼念。在群众悼念点明阳厅外,门前阶梯整齐摆放着花圈,两旁敬献的鲜花层叠堆放,白色的菊花、金黄的稻穗,在太阳下闪光。全国多地前来悼念袁老的群众,缓缓步入明阳厅,瞻仰袁老遗照,鞠躬默哀献花。连日来,一向以中庸、节制为修身之道的中国人,任凭自己内心的情感奔涌成河,缅怀、致敬、追思、倾诉……在雨中,在雕塑前,在网络上,用种种可能的方式送别国士,表达巨星陨落之恸。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国之大恸,吾辈同悲,愿盛世如你所愿!今天,稻子熟了,我们想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雨绵绵,湘水呜咽。 5月23日,湖南长沙,明阳山下,哀乐低回。袁隆平院士离开的第二天,通往明阳山殡仪馆的道路异常...
    恩信小迷弟阅读 180评论 0 0
  • 据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
    冷曦铭阅读 799评论 0 2
  •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 ——袁隆平 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
    国廉图书阅读 441评论 0 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28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40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