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得,不断成长,丰盈生命,不负时光!
今天悠然阅读的是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早春时节,词人外出游玩,途中观赏到梅花的精致与雪花的灿烂,兴致大开,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
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
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
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从段落到全篇,这首词大体可以分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起: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转: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词人的智慧,就在于丰富的想象力。风流,像风一样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间万物的最佳典范。
作者在梅与雪的映衬中,明知雪花有弱点,但却把她的弱点,放在险恶的处境中,想象为是狂风夺去了雪花能与梅花媲美的资格,这极其高明的想象力,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是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雪花不似梅花薄”,一个“薄”字,意味深长。而雪花的“不似”,表现了略逊一筹。
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装点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然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
可见,词中梅雪并举,映衬之妙、拟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让梅与雪刚柔相济、共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