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飘渺尘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人类对于最大与最小的探索从产生智慧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在文明的早期,世界各地已经开始想办法用最小的粒子去理解这个世界,比如古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由土,水,气,火组成,这些对世界模糊的认识使他们促进了原始的科学,从而产生了炼金术。古印度则人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组成。但和古希腊不同,他们促进了宗教,从而产生了佛教的四大皆空。而古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促进了哲学,从而产生了阴阳五行理论。
在今天,科学中的分支,化学,继承了分解世界的任务,早期人类所理解的四元素,或是五元素的学说,在如今的化学中已经被分解为了118种。
这118种基础的元素,就是你熟悉的元素周期表。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这些基础元素所构成。而元素的基本单位,就是原子
原子
分子就是被组合之后的原子,如果你曾经玩过积木,那么就可以把每一块积木都理解成是一个原子,当两块积木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分子。
分子相比于原子的数量要大得多,可以说不计其数,无穷无尽,这就好像你有118块积木,但你可以拼出无穷无尽的物体,无论他是一座积木房子,还是一只积木小狗,限制分子数量的,只有你的想象力。
简单的水分子
从这里开始,化学的部分就结束了。在化学的领域,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如果把原子继续分割,物品将失去他的化学性质。你将不是你,而是一堆化学无法描述的东西。
但好在我们还有物理学。物理学把化学认为最基础的粒子,原子,继续分割,从而得到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电子环绕在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周围,就好像行星环绕恒星一样,而他们的大小,也和恒星系的比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比较小,而环绕他们的外层空间 宽阔且空旷。
原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有118种,而分子不计其数。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种子组成了致密的原子核,而电子围绕它旋转。
中子(n)和质子(p)同为原子核的两个组成粒子(统称为核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个夸克构成。其区别是,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在原子核内,通过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由一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两种夸克的电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显电性。自由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4g,是电子质量的1838.68倍。 中子和质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10-15米数量级。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半衰期为(10.61±0.16)分。中子自旋为1/2,中子的磁矩为-1.91304275 单位核磁子。标准模型预言中子具有微小、非零的电偶极矩。
质子是氢原子核。由两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一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约1.6726×10–24g,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15倍。质子自旋为1/2,磁矩为2.7928 单位核磁子。质子半衰期最短为 1035年。迄今为止,质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但也有理论认为质子可能衰变,只不过其寿命非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