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你今天去理头发了吗?

早上好!我是小不点!

二月春风龙抬头,愿君一年好兆头!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民间也称这一天为春耕节、农事节,预示着春回大地,新一年的春耕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又到农历二月二,一句民谚唱出了人们的精气神儿。为的就是讨彩头借“龙抬头”之吉日辞旧迎新,希望由此带来好运,顺顺利利。

借龙抬头之吉日,孩子“剃喜头”,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厦门的习俗,有的已渐渐远去,有的已融入生活中。

煮油饭、吃薄饼

厦门农历二月初二有煮油饭、吃薄饼的习俗,早些年,当地人将这顿油饭称为“苦命饭”,将农历二月初二称为“苦命节”。因为吃过这顿油饭后,春耕就正式开始,农民要下田干农活,播种新一季的花生、黄豆、水稻等。

 祭拜土地公

  二月初二还是土地公的生日,闽南地区又称为“谷神诞”,要祭拜土地公,祈求五谷丰登,期盼今年有个好收成。闽南还有“二月蚝肥韭菜香”的俗语,意思是农历二月的海蛎最肥美,韭菜又香。这时,百姓就用海蛎和韭菜做成春卷敬拜土地公。农耕时代,土地最重要,春耕即将到来时,祭拜土地公便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二月二,敬土地”,不仅体现出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和敬畏,也表达了对新一年丰收的美好祝愿。

  做“头牙”

  众所周知的“尾牙”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六,但很少人知道农历二月二是做“头牙”的日子,这一天商家老板就会请员工们吃祭拜的东西。

  造秧船

  造秧船是厦门等闽南地区,二月二又一重要民俗活动。“二月二,造秧船。”秧船形似脸盆,是闽南地区插秧的必备工具,用来运载小秧苗。二月初二,许多农户开始造秧船(修秧船),制作、修缮劳动工具,准备春耕。


“龙”或许并不真实存在,但它却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包容中和的气度,昂然进取的锐气,无所畏惧的刚猛之心,能屈能伸的做事之道!


愿我们的生活

都如春天般充满希望和美好!

都充满春龙的活力和生机!

愿我们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