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0-20-8”原则切分课程时间
R的部分
I的部分
企业的培训中我们遇到有的课程老师很认真的在讲台上讲,可是听者听起来索然无味,很容易开小差。有的课程当天听起来很兴奋,可是课程学习过后一段时间,再也想不起老师讲过什么了。这些都是因为学习活动没有经过科学设计的结果。
学习活动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活跃气氛,更在于能够在课堂上让学员有效的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中心,激活学员的经验,辅助其建构知识,进而实现学员对老师内容的理解、并愿意去实践。本片段就提供了把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结构化、工具化的步骤供大家参考。四个步骤分别是:1.切时(十)间;2.明分(分)类;3.编过(过)程;4.定引(瘾)导;字谐音后可以称为“十分过瘾”模型。这里重点讲述下如何用“90-20-8”原则切分课程时间。
第一步-切时间,就是我们要将课程要传授给学员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分块。根据记忆力大师托尼博赞的“90-20-8”原则,9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理解听的最长时间。故90分钟左右一定要休息一会儿。2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吸收”能力听的最长时间,20分钟最好作为一个知识点的传递单元,执行完一项活动。20分钟后要变化学习方式。8分钟必须要调动学员的时间节点(比如举手、站立、讨论8分钟后最好暂停总结下货提出要求再继续讨论);
A的部分
A1:5月底,我到成都参加了结构性思维版权认证课程,课程上我们明确了大致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可是在和企业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企业针对新员工往往只有3个小时的安排,于是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A2: 学习完这个片段后我认为课程时间应该这样切:1.10分钟开场讲师介绍及破冰;2.概念介绍10分钟(包含课程激发的部分);3.技能一(构建结构性思维之结论先行 )3.1案例练习:会议时间协调(5分钟);3.2案例步骤一分析及知识点讲解(10分钟);4.技能二、三、四各15分钟;5.总结复习10分钟;6.休息10分钟;7.按照2-5步骤开展结构性思维接收信息模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