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之白光

好句

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

主要内容

讲述屡试不第的文人陈士成,受不了再次落榜的打击,精神恍惚中看到眼前出现白光,并且在白光的指引下开始在自家后院挖起银子来,没有挖到银子的他再次跟从白光的指引在深夜进了山中寻宝,第二天便有人在湖中发现了一具男尸,连身上衣服也被人扒了去。文章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赏析

《白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

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是精神生命的死亡导致他肉体生命的死亡,而肉体生命的死亡又加重了精神生命死亡的悲剧性。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陈士成是个世家子弟,据他的祖母说,祖上是个巨富,只是到后代才败落下来。所以,他始终有光复门第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只有走科举的路子。他的另一个发财计划就付诸行动了。这就是掘宝。

藏宝的事,也是他祖母告诉他的,说是祖上在宅基里埋有许多银子,而且还留下一个掘藏的谜语,给有福气的子孙发掘。陈士成以前下第时,就曾发掘过,事后也感到过惭愧,这次就更加大掘起来,而且一直随着月亮的白光,寻到城外,终于淹死在万流湖里。

作者通过四个方面来描写小说独特的氛围:

一是陈士成的幻觉,这种幻觉极易感染读者。

二是环境描写,月光的阴冷,默认的静谧,都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三是祖母讲的故事。富有神秘感。

四是白光的描写,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白光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的形象化身。

中心思想:

《白光》中,鲁迅一反嬉笑怒骂的文风,而以冷峻的笔锋,让人物作茧自缚,让自己疯狂,引人思考。以白光为喻,洞烛世态人情。

《白光》作于1922年,在此文中,作者用文本构建了这样一个故事:旧式文人陈士成屡试不第,落魄潦倒,只能在一种神秘而虚幻的“白光”指引下,去挖掘子虚乌有的所谓先人财富,去追寻在深山老林里放光的所谓“理想”,最后不知所终,有可能悲惨的溺毙于万流湖中。

此文通过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旧知识分子的遭遇,控诉了封建制度吃人的阴鸷,深刻揭露了旧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白光》这篇小说中,在心理描写方面有所突破,文中有大量的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或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把陈士成扭曲变形的心理,推向了高潮,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残害。又如“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一句,反映了陈士成落榜后敏感禁忌的心理和耻感,类似于主观癔症,觉得世间万物都在耻笑他。又如陈士成对功名富贵的热烈狂想,分明有黄粱一梦的意味,通过虚妄的幻想,绅士们千方百计地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生动刻画了陈士成利欲熏心,醉心权势,狂热的希望爬上上层统治阶级的丑恶心态。另外,文中大量幻觉、幻听,自言自语,也揭示出陈士成精神扭曲后的癫狂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时候,科举制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级,忠君报国,实现自己远大抱负唯一途径。 四级考试,...
    随缘简阅读 4,314评论 17 28
  • 对于我们这些爱看鬼片的人,一提到什么“白光”、“黑影”的,就不禁回想起电影里的恐怖片段。 “白光”写的是...
    偷走童年的皮卡丘阅读 5,848评论 0 1
  • 《白光》的主人公陈士成是一个科举时代没落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小说描写了陈士成第十六次落榜后到精神异常以致失足落水的...
    HEYDAY阅读 5,265评论 0 2
  • 呐喊 鲁迅 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这两书,鲁迅先生的文字都是白话文却深奥难懂,对于才疏学浅的我来说只能结合评论中的时...
    Galaxy0阅读 5,858评论 0 0
  • 《白光》一文是我读到现在为止最为独特的一篇,读后隐约让人感到神秘隐晦,诡异莫测。 在此文中,作者用文本构建...
    我的名字叫青春阅读 12,01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