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妹妹是向日葵,爸爸是太阳
妹妹早上总是在6点前就起床,看到我的时候就很激动,每天我都要抱着妹妹看我们家大丫头起床,她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在床上玩上很久,可以娱乐的东西很多。今天早上的对话就很有意思。
妹妹总是不自觉地跟着在卧室里进进出出的爸爸转,我开玩笑说:“小安琪,你是向日葵吗?总是转来转去不老实。”
这下老大开始嗨了。提议到:“妈妈咱俩一起说:‘爸爸,你是太阳吗?安琪,你是向日葵吗?’”说完之后大喊了几遍,自己把自己逗得咯咯咯的大笑。
故事二:贺知章《咏柳》
詹姆斯﹒艾伦在《结果的法则》一书中写到: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花园,你可以仔细呵护培育它,也可以任它自生自灭。不管你对它是细心呵护还是放任自流,花园里都一定会长点什么东西。如果不播下有益的种子,那么那些没用的种子就会在花园里生根发芽,并且生长出更多没用的东西。
这个也是我非常认可的观点。女儿有时候在家里捣乱的时候,我会带着她背首诗,没有时间陪她就会放个英文的动画片给她看,结果整个春天她都特别喜欢贺知章的《咏柳》。周末在公园里,有个男孩子来找她玩,说要送一个花环给她,手里拿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折的小花,还有一根细细的干干的枯树枝,我对男孩说:“如果要做花环,最好折一枝新鲜的柳树条”,她一听到柳树,就开心的背起了《咏柳》。
在旖旎的春光中,柳树依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曾被任何其他事物压制,吹风拂柳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好。
故事三:无知者的自信
达克效应:取自康奈尔大学的大卫﹒达宁与贾斯汀﹒克鲁格,他们对尝试学习新技能的人们展开研究。当一个人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滑雪、杂耍、吹长笛、骑马、冥想、写书、绘画或任何事,人性中都有一部分会认为精通这项技艺很简单。研究结果发表在1999年12月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文中这样说道:“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带来自信。”你心想“这肯定很简单”,然后就开始行动,而开始行动才是最难的部分。
我一直觉得女儿身上有一种无知者的自信,她总是自信满满,行动力十分,我给她买了一个拼装植物,她很快动手拼装好,种上种子,浇了水,三天后长出了牵牛花和三叶草的小苗。
她的世界里没有犹豫和怀疑,她总是认为只要自己往前走,就能做得好。她画画送给每个她喜欢的人,并不介意别人说她画得好坏;她弹琴,并不关注周围人觉得她弹得是否好听;她不懂什么就问,碰壁也不受伤。
这种无知者的自信,也许遗传自她的爸爸,老公总是常说一句话:“带着十分的努力去做事,即使没有成功,即使被欺骗背叛,一直用这样的态度,一定能有一件事做成,那就足够了。”
生活在一个热爱生活的家庭里,虽然辛苦劳累心却是充实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