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旅行与读书》

推荐指数:★★★★

喜欢旅行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喜欢读书的吧。旅行的时间长了,不仅仅满足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喜欢旅行的人总是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一份好奇,还希望从一堆破石头和碎瓦砾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这时候行前读上几本有关的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同样,喜欢读书的朋友中也不会缺少喜欢旅行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打小听惯了的,西方也有类似的话讲这个道理,“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一页”。仅凭书中的文字来构建头脑中想象的场景,未免不够立体、真实和亲近,读的书多了就会产生去验证的想法,自然也就开始踏上旅程。

Have Books Will Travel

詹宏志的《旅行与读书》把这二者与人生的关系准确的诠释了出来。

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的,但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扩大对实体世界与抽象世界的参与,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去某地旅行,大多都有一个缘起。于我,或是因为一部电影中的画面,或是因为一本书中描述的场景,亦或是因为他人的介绍。细想一下走过的地方,好像大部分时候与书有关。去埃及,是因为幼时读一本叫做《世界未解之谜》中关于图坦卡蒙诅咒的传说;去印度,是因为妹尾河童在《窥视印度》描述的与众不同和数不尽的神;而去伊朗,是因为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居鲁士大帝和他的波斯帝国……

每次出发前都要看各种导游书、旅行指南、历史书、各种攻略,详细的设计路线、预订旅店、规划要去的景点交通等等等等,生怕错过一些当地的什么,总是希望尽可能的去还原书中的感受体验和场景,我们通常把这些行前的准备叫做“做功课”。

书呆子相信凡事书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应有例外,所以他们通常会以一本书或几本书做为旅行的依据,我当然也是这种人。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不再像古人那么的“交通不便,资讯不发达”,现在高清的照片和视频足以还原比当地亲眼所见的更清晰更真实更身临其境。这些功课构成一次完整的想象中的旅行,好似不用去到目的地也似去过一样,因为当地的人文历史景点美食风土人情你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不晓得的人绝对以为你深度游过那里。

那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跑去异乡呢?旅途中遇见的人和事儿,以及只有亲身才能体验的不同,现在不都说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么,何况还有旅行中期盼的奇遇,临时起意和散漫随性。不按常规和计划出牌,这才是旅行中最动人的部分。就像作者在自序中说的:

旅行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经验往往发生在最无目的的时候和场所,树下小酒店的一杯沁凉白酒,迷路崎岖城区偶遇的小面包店,异国乡间等待公交车窥见的乡民日常生活景致,这些无意间得来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后反复咀嚼的旅行滋味。

旅行结束回到家,除了厌恶症和怀念症之外,留有遗憾也几乎是每次旅行回来的一个显著症状,对比书中所列,总是感慨时间不够,这个精彩的地方没有去,那个美食没有尝到,可正是这些遗憾才组成了一次完整的旅行体验。而完美的旅行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完成。

关于旅行地的阅读,我们是从旅行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之前是想象,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总是在旅行完成之后才开始。

旅行结束后的综合征表现之一就是读书,试图补足旅行过程不了解的或不明白的相关知识;之二就是写游记,放在网上与同好的朋友分享;之三就是自此与旅行地产生了奇特的“链接”,当突然听到有人提到该地或看到该地的新闻时总是会更加留心,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企图与过去那时的我产生关系。

《旅行与读书》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游记,记述了十个因读书而起的精彩旅行故事。这十个故事,有好有坏,文字说不上文采斐然,倒是记叙的方式有点意思,颇为吸引人,以《吟诵奥玛开俨的地毯商人》为代表。詹Sir最厉害的地方也就是他关于细节准确生动的描写。最喜欢的一篇是《小野二郎的寿司旋律》,把食物的色香味触觉写的淋漓尽致,从头到尾一顿饭十四颗寿司每一个都细细写出,读来不禁让人食指大动。

小肌虽经腌渍却仍然保持闪闪发光的金属色泽,整条小鱼捏成修长的模样,尾部却多了一个转弯,变得优雅灵动,被称为是“女子的坐姿”,好像是个淑女双手贴着膝盖,小腿侧弯端坐的模样。

一连三贯肥美的鲔鱼寿司之后,彷佛音调突然一转,从鲔鱼大腹的油甘脂美急转至青皮小肌的微妙醋酸,口腔中重新变得干净清爽,效果好像法国料理在中场要用雪贝冰沙(Sorbet)来清洗并转换嘴里的味觉一样。

十个故事大概与美食、吃有关占了一半,写的其实也是旅行的事儿,唯一跟读书有关的可能只是缘起。其中有几篇絮絮叨叨读来有点烦躁,写的一般但真诚用心,大部分的故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吃货来讲肯定喜欢。另外,作者的一些写作方式,对于场景的营造和细节的雕琢也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如今关于旅行的书中,大多是一些攻略类,游记类市面上也是大量的垃圾流水账,真正写的好的游记文学不多,这本勉强算是一本。喜欢旅行的朋友,可以一看。


读书系列:

喜欢中国历史,这本书是入门首选|读《中国史学入门》

俯瞰中国漫漫历史|读《中国大历史》

中世纪真的是黑暗时代吗——带你了解真实的中世纪|读《欧洲中世纪史》

出去旅行不能不了解一点建筑|读《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与文化》

3个元素6个角度组成1部欧洲史:欧洲文明是怎么形成的?

去巴黎带上这本书就够了|读《带一本书去巴黎》

即便是有公众号的你也要懂运营|读《互联网运营之道》

10分钟如何形成批判性思维|读《学会提问》

改变人生必须掌握的工具|读《批判性思维工具》

你会说理吗——一本书带你学逻辑|读《明亮的对话》

与人打交道你必须掌握三个本领|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90%的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不知道如何读书|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Tradeoff战略|《用理工科思维来解释世界》读书笔记

时间管理,你只需要做到这件事|读《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人=猪?猪=人|读Animal Farm/《动物庄园》

张公子真不是普通人|读《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温暖你的肠胃|读《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做一个有趣的人|读《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如何欣赏美|读《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

写一个故事前,不要忘记这三点|《知乎周刊-写一个故事》读书笔记

如何写出精彩的故事|读《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ting @ 乐读创业社 - 一周一本书 一般而言,可以把阅读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
    Sting阅读 6,223评论 0 9
  • 这是从7-19大暴雨以后,我第一次去西边山里爬山。 尽管从各方各级的报道里,我已经知道西部山区道路冲毁严重,却没有...
    阿果悠悠阅读 4,117评论 0 1
  • 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拿着手机,百无聊赖的翻看着。理想与现实的之间鸿沟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样的遥远!一边努力下定决心,...
    紫色的轻纱阅读 1,404评论 0 0
  • 在深秋的时节里,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即使空气微寒,也总让人觉得暖暖的,因为随处可见映入眼帘的色调无一不暖。 从法桐...
    逆银狐阅读 1,85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