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从2018年4月开始,本人参加了3次法考。分别是2018年,客观题184分,主观题86分,卒;2019年主观题94分,卒;2020年全力备战考研没考法考;2021年客观题190分,主观题110分,上岸。
二、考试经验
(一)学科老师以及机构的选取
1.客观题
客观题其实没有什么好说,市面上主流机构的老师其实理论功底都是够的,都有两把刷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即可,主要是依靠平时多多练习,反复做近5年真题!
2.主观题
主观题才是通过法考的关键。因此,要抱着主客观一体的思想,绝对不能够把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开,前期不碰主观题,仅仅练客观题选选ABCD。笔者建议,前期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要学完一章客观题,既要做客观题的练习,也要做主观题的小案例。否则,后期客观题通过之后再准备主观题,时间会很短,导致自己非常辛苦,心理压力非常大。
说到主观题老师以及机构的选择,本人很有心得。我不是很推荐【瑞达法考】这个机构,因为我觉得他们主观题的资料写得很一般,应试性不太强。而且喜欢把简单问题讲得很复杂来卖书,课时拉得特别长,不适合时间不多的人学。
经过几次考试,我个人觉得考试和学知识是两个层面的事情。能够教授好知识的老师他不一定能够教你好好考试,完全可以先通过考试之后再慢慢学习知识。至于主观题,笔者自己跟的机构是觉晓,里面的老师仅供参考:法治思想➡️蒋四金;刑法➡️徐光华;民法➡️蒋四金;行政法➡️蒋四金;刑诉法➡️肖沛权(强烈安利);民诉法➡️曲无忆。
法治思想。关注培训机构公众号,一般而言考前一周会给模板,直接背诵默写即可。每年内容都不同,类似考研政治,前期不用浪费时间去准备。
刑民两法。本人跟徐光华和蒋四金,先听他们讲解了近3年的真题,后使用该机构的“采分点讲义”,且按照“采分点讲义”上的关键词句进行了大量模拟题练习。刑法主要是观点展示,考点集中在事实认识错误、犯罪形态等章节,以及几个常见的犯罪,如盗窃、抢劫、抢夺等;民法考点集中于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无观点展示。
民诉、刑诉、行政法3个程序法科目。本人先听了历年真题的讲解,了解答题的套路:写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附上法条依据。而后使用“采分点讲义”进行练习,期间通过题目翻阅法典,了解法典结构,熟悉法条位置,并且把做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法条特别标注,记载于自己的备忘录中,每日翻阅。
再次强调,这3个科目在备考主观题的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听课(尤其是讲基础理论的课),更不需要听法条体系课,浪费时间!一定要多多做题看解析,练10个题左右,就能找到感觉!熟悉题目【考点】以及【相关法条位置】,做到能够1分钟内找到到相应法条!不同于刑民,这些科目找到法条就能拿高分!
并且这3个科目的考点不会连续两年雷同,比如行政法去年考“行政复议”,今年则不会再考,就需要把精力多花费在其他考点上!这点可以通过练习历年真题得知!
3.模拟考
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模拟考都非常重要!有机会一定要参加各个机构的免费/收费模拟考,且一定要认真对待模拟考,抽个时间心无旁骛考完!提前适应考试,能够通过模拟考,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比如本人在第一次模拟考的时候,因为考前喝了咖啡,考试途中总是想上厕所,而且因为长期没有运动,坐久了之后就会开始腰痛脖子痛,在考试进行到3个小时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越临近结束就越发感到紧张,心态很崩溃。正是因为模拟考,让我了解了自己的这些状态,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的时候我就会有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二)考试技巧
考试技巧部分重点写主观题,因为客观题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不会就乱选。
1.答题科目优先级别
合理安排好答题科目顺序尤为重要,但是这点往往被大多数人忽略。官方组卷的顺序是:法治思想➡️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商法/行政二选一。倘若按照官方组卷的科目顺序答题,绝对有可能会出现写不完卷子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刑诉/民诉翻法条浪费过多时间,行政/商法来不及翻法条。二是刑/民某科特别难,以至于自己搜索枯肠,焦头烂额也写不出答案,搞乱心态,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
对此,笔者的做题顺序是:法治思想➡️民法➡️刑法➡️民诉➡️行政(笔者考试选行政)➡️刑诉。思路是:把需要花费时间翻阅法条的3科目留到后面,这3科目的法条翻阅难度也是从易到难。当然,其中刑民两科的顺序,可由自己对这俩科目熟练程度灵活安排。但值得注意的是,法治思想一定要最先完成,因为该科目可以通过背诵答题模板快速解决,只要考前(直到进考场的前一刻)保持背诵状态,开考时花费15~20分钟完成600字以上的小作文完全没有问题。法治思想写800~1000字左右为宜,不宜太多,经典句子写上即可。机构老师透露:阅卷人20秒改一张卷,一天改几千张卷,长篇大论、啰啰嗦嗦的废话会让他们感到很烦。
2.时间分配
对于每个科目考试时间的科学分配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好每一科目的时间才能把握好考试节奏,得心应手。法考主观题考4个小时,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应当这样:法治思想30分钟、民法45分钟、刑法45分钟、民诉法30分钟、行政法40分钟、刑诉法40分钟。剩下10分钟可以用于检查或者完成自己标记的先前不会做的题目。
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使用所给的草稿纸记录下每个科目完成后的时间点,比如9点开考,9点25完成了法治思想,便在草稿纸上记录:“法治思想 9:25”,接着花费几十秒歇一口气,整理思绪,开始下一科目作答。
至于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取决于平时的刻意练习。在我们平时练习主观题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机设置一个倒计时,并且督促自己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目写完。只有每次练习的时候,都刻意安排上倒计时,自己才会保持一个做题的紧迫感,才会有真正考试的感觉。不至于在练一道20分钟能完成的题目,期间玩下手机,吃个外卖,拖了一个小时也没写完。
给自己设置做题倒计时,除了培养时间意识,也能够锻炼打字速度。毕竟,手速足够快,能够几秒钟行云流水、准确无误码出一句话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3.考场开考前的准备
考主观题一定要提前进入考场,不要拖拖拉拉到最后才入场。进入考场之后应该尽快适应键盘,把常用的法律词汇,短句在输入法上面打一遍,把大部分生词、长句写进记忆库。比如“先行羁押”一词,可以先在输入法上输入“xxjy”;“回避流押条款”,先在输入法上输入“hblytk”。多把类似的生词长句写入记忆库,可以提高作答的效率,节约时间。
4.附上法条
这点很多机构老师都不会强调这点,其实这点很重要,写对法条依据能够得1分,1分或能救一命,让你过线。刑民两科如果找不到法条可以不写,当然能写上最好。但是诉讼法和行政法这类需要翻法条的科目,一定需要在作答后回车两行,写上法条依据。例如:“法条依据:《高检规则》xxx条”。
三、失败教训
(一)心态不正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个人认为,心态对能否通过法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心态放在最前面说。
2018年法考改革元年,确实很放水。那时候我只看了刑法、民法、法理和一点点行政法和三国法,上了考场凭借着朴素价值观选答案,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过了客观题(小道消息称2018年客观题通过率45%,报名的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过)。但由于在职备考,时间不多,加上自己心里也没有一口气通过法考的想法,总想着来年还有一次考主观题的机会,考完客观题便疲于复习,每日下班后把时间浪费于娱乐活动中。而后考主观题上考场,坐如针毡,仅能看懂刑民两法的题干,并且由于没有接受过训练,对于文字较多的题干甚是排斥,不愿认真细读。
因此,在备考的时候切莫抱有“还有机会”、“明年再来”的心态。若抱此心态,必将把自己拽入无尽深渊。并且,随着考试的次数增加,心态只会越来越崩。
(二)听课太多,练习太少
2019年本该通过法考拿证,但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和懒惰,白白浪费一次机会,使得拿证时间延后两年。很大原因归结为听课太多,练习太少。把相关课程听了3遍,但是就是懒得动手练习。听课是被动输入,练习是主动输出,很可能听了很多课觉得自己懂了,稳了!一做题就脑子空空,什么都记不起来,这点在听了很多门学科的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要减少听课的时间,多多练习,主动输出!
本人前两次考试因为做题少,非常吃亏。这次吸取教训,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题上,几乎没有听课。过程就是:做题➡️纠错➡️再做题,重复再重复。
(图1为客观题做题量,图2为主观题做题量)
(三)手写练习主观题
有一本叫做《刻意练习》的书,里面提到想要获得进步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核心步骤为:1⃣️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并进行步骤拆解,以此来引导练习。2⃣️保持专注: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3⃣️有效反馈:找到不足的地方,并进行思考。4⃣️走出舒适区:不断去挑战更高的难度。
前两年跟瑞达,也弄到了他们的主观题资料。但那时候自己没有意识到主观题有模拟考试系统这种东西,练习完全靠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做法真的很脑残:业余时间不多,手写练习的效率极费时费力,容易走神(无法保持专注);没有人帮批改,不知道自己作答错在哪里(没有有效反馈);书本上题目有限,练习量不够多,看几次答案都记住了(无法走出舒适区)。
显然,通过手写练习主观题与刻意练习理论是相悖的,所以在备考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搞到一个模拟考试的题库(觉晓、竹马都有),用电脑来练习作答!倘若经济允许,一定要充钱开通付费题库,提高做题量!
最后,祝大家今年过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