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产品做了一年多了,但是对于需求这一块总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的,尤其是需求分析,感觉仿佛没有办法可以有效的合理的分析,觉得每个人都有其分析的办法,很杂乱。所以最终在用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或者说不出有效的需求,从而不能为产品提供合理有效的改进方向。
不过,最近看了同事推荐的一本书,《用户力》。里面介绍了需求分析的方法,我觉得很有用!其实平常我们也会这么干,但是没有逻辑所以显得杂乱!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准备记录需求的模板,以后每周都要坚持记录!
不知道图片看不看的清楚,文字再描述一下。
需求记录模板主要是分了三大类:
一,需求信息
二,用户信息
三,需求基本信息
一,需求信息:
一,问题,即用户的问题,就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二,行为,即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怎么做
三,原因,即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用户需求的本质
二,用户信息:
一,用户属性,即用户的一些个人属性,书中描述的是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根据我工作的内容,我的描述在于用户的年级,性别……等属性
二,场景,即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了问题,包括时间、场所、具体情景的描述,我个人觉得这一块很有用,问题要结合场景,解决方案才可能有价值
三,频率,即用户问题产生的频率如何,可以根据一些调研或一些分析简单描述一下。其实需求的频率也很重要,决定了需求价值的高低。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描述场景的生命力,考虑频度、时长、可替代性三个方面。
三,需求基本信息:
需求来源、需求记录时间、需求记录人这些不用多说,让每一个需求有迹可循。
要说的是另一点,需求类别。因为我本身做小学语文这一块,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对需求本身做了大概的划分,现在还没有尝试过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不同的产品应该有不同的说法。后续我们应该会根据内容再调整,总结调整完善~
总的来说,现在需求分析终于找到一些方法,未来更希望坚持下去,不要荒废。当然需求记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分析分析,后续也会再记录分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