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放假季,伴随着酷暑炎热,又是和孩子们鸡飞狗跳的日子了。家长的心几乎是一天假期都没有,在这两个月里可能需要我们发挥更强大的超能力来平衡于更多的事物,无论上不上班的宝妈们。那个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愁的‘熊孩子’,他们的状态将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接下来这两个月的状态。
暑期年年有,光景却各有不同。上学初期可能伴随着几个特长班,几本故事书的就快乐结束酷夏;小学中期,在特长班与文化课的玩玩学学中迷糊度过;待到小升初时,玩已觉得不踏实,学又不甘心,在似学非学的煎熬中挺过。但不变的是,每一个暑假,每个家长的心都想多掌控,希望孩子多学习,多听话;而每孩子总希望多摆脱,多自由,多刺激。
痛苦,源于混乱;幸福,源于秩序。
孩子,之所以管他叫“孩子”,他的生活需要被规划。规划者即家长,负责设计、引导、监督、修正、激励;被规划者即孩子,能够信任并顺服于规划者的设计。这样两者之间才能合一建造,而非彼此拆毁。养成,21天为一个周期;养成,是一把双刃剑。60天后,最锋利的是哪一刃,就看家长这个“磨刀人”磨的最勤快的是哪一刃。
让爱孩子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为之
为孩子规划生活的终极目的,是能够透过多种体验焕发出他内里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状态的良好与否对做事的结果起到重要影响。所以,规划≠填鸭式的时段排列,强灌硬塞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做什么?为什么做?做与不做会让你的生活学习产生哪些差异?”这样开放式的与孩子展开沟通,会让孩子在父母的尊重下学会自尊自爱,继而能够在自己的选择中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