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下锅!
01 不要完全准备好,要立即开始行动
人生中的一种底层逻辑就是不要等万事俱备,而是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职场里没有那么多准备时间,永远不要等。完成比完美重要一千倍、一万倍。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不等于逼迫。
时间管理和自律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无法也不必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
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排出轻重缓急的顺序,每天集中2~3件事就可以了,其余的可做可不做。
人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才是你灵魂深处真正的欲望。当你真正选出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时,你会有一种感觉:我本该属于这里。
02 设立远大目标,行动才自信
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
只有少数人才愿意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做事的底层逻辑,学会关注事物的本质,用最小成本去解决一件事。
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他现在的年龄、收入、学历,而取决于他内心真正的渴望。
也可以是另一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一个人自信的程度和他内心对成功的渴望程度成正比,你不是缺乏自信,你只是对成功的渴望程度还不够。
因为渴望,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03 所谓的人脉
互利互惠才能建立人脉,如果你无法给予对方同等的回馈,那就只是别人在施舍你罢了。
人脉是最有用的东西,也是最无用的东西。在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人脉一文不值;在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人脉价值千万。
人脉可以给予你机会,但你只有凭借实力,才能抓住机会。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进入一个圈子,首先要学会让利。
世界上不乏想要一步登天,聪明而又有野心的人,但缺少能够“曲线救国”和长期坚持,有耐心的人。
别再做一个时刻准备反驳别人的“杠精”了。
克制自己否定别人的欲望,在肯定别人的过程中你能同样享受被肯定的美好。
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若好的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得肆无忌惮。
善良不是让你一味地成全他人,使自己遍体鳞伤,有时候,一味地忍让和妥协并不能换来别人的温柔以待。
03 多读书与多与人交流
走出书房,和100个优秀的人聊天,你可能就是那地101个优秀的人。
与行业内的100个精英谈话一年,胜过一年看100本书。比起看书,与别人谈话更能让人进步。
当你与别人交谈时,你自己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之后,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总结,通过表达,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在交流过程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04 选择的重要性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讲座,最重要的是学到你目前需要的东西。
不做无意义的记忆,而对于自己用得上的内容,就要花费心思努力记忆,甚至举一反三。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时代的机会。在时代面前,个人太渺小了,只有选对行业,踩对红利区,个人的能力才能被无限放大。
当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时,工作能力才有被谈论的价值。
不管是谁,只要在一个行业里待久了,思维就会有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多和不同行业的人聊天,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一句无心之言,也许就能成为我们破局的关键。
05 努力也不容忽视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轻易偏爱某个人,你看到别人享受VIP般的待遇,背后却是超出常人的付出。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身处二三线城市的好处是,你的人力、物力成本会很便宜,但要记住,你的大脑要在一线城市。
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安全感,一次次地跟自己较量,这样你才不会患得患失,轻易感到迷茫。当你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你才会有一种从脚底贯穿全身的底气。当然,前提是你需要将自己作为对手。
如果非要选一个对手,就选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样你才会费尽心思,拼尽全力,去成就那个未来的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只会看结果。真正的人生是一段经历,是一个过程,包含着真实的切身体验,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只能自己去感受,因为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