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读书时间碎片化,读过的很多书也渐渐忘却。但是作家余华的《活着》却记忆如初。每当生活一地鸡毛焦头烂额时我会问问自己:难道比福贵儿还倒霉吗?每当情绪跌入谷底无法自拔时,我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是先看了同名改编电影,然后才决定读这本书的。葛优和巩俐两位高超的演技让人此剧一上荧屏就好评不断,数次获奖,豆瓣评分高达9.2,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至今依旧高居中国电影排行榜前位。优秀的电影需要同样优秀的原作做支撑才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
阅读这本书,你将会看到大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他的家庭在不断地经受着的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可是他依然倔强的活着的故事。你将会学到“活着”一词在汉字语境中充满的力量所在,无数事例印证着这一事实——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一,赌博败家,浪子回头。
徐福贵,坐拥一百多亩地,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小日子悠哉悠哉,走路踏出的都是铜板掉地上的声音。可是这个少爷每天只干一件事:泡烟花柳巷。慢慢的,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赌场老板龙二买通了跑堂,福贵在连连败局,咬牙计划翻盘的时候,压轴戏却成了他的送命局。老爹几日后撒手人寰,他和老娘住进了茅屋,硬着头皮在龙二手上租了几亩地,福贵洗心革面,开始拿起锄头,像农民一样种地。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家珍又回到了他身边。于他而言,家珍回来了,这个家就全了。
二,艰难生活,痛失爱子
福贵一个偶然被抓了壮丁,虽然几次计谋逃脱,但是都没了下文,这一干就是两年。他所在的部队连连败仗,这一次又是四路溃散。他们这些壮丁才得以脱身。被解放军救下后,福贵日夜兼程往家赶。一想到还能和一家人团聚,就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日子虽苦,可是一家人心齐,苦也甘甜。转眼间十多年过去,儿子有庆十二岁了,在镇上读小学五年级。可是那天去了学校就再也没回来。原来县长女人生孩子难产,校长把所有孩子都拉去医院鲜血。可是县长女人是熊猫血,试了很多次只有有庆的血型是相符的。在一个孩子看来,能为县长出力,那可是无上的荣光,有庆兴奋的脸都憋红了。可是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针一扎上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庆头一歪摔在了地上,心跳也没了。
当福贵赶到医院,抱着儿子冰冷的尸体时,悲痛欲绝。他大闹医院,惹来县长。这时才知道,县长竟然是一起当兵的哥们儿——春生。
三,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庆走后,心灰意冷的家珍犹如雪上加霜。她的软骨病越来越严重。可是,出乎人预料的却是突然某一天她竟然能坐起来了,又过了一些时日竟然可以拿针线了。这真是生命的奇迹,或许极度的伤痛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女儿凤霞一天天长大,也到了婚嫁的年龄。福贵老两口不图其他,就想给她找一个踏实肯干老实巴交的人。生产队长牵线给介绍了隔壁村的歪头万二喜。两个青春懵懂的少年一见面就看对了眼儿,老两口也心生安慰,凤霞有个好归宿,他们的心里也有了些许甜蜜。
只是天不遂人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走了。失去所有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让坚强的家珍也撑不住了,凤霞死后不到三个月,她也跟着去了。
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儿就这样艰难的活着,在家里的时候,两个男人又当爹又当娘,下地干活的时候,就背在背上。孩子饿了,二喜就去找正在哺乳的妇女给儿子讨口奶吃。
可是命运并没有因为他们已饱受磨难而眷顾他们,四年后,二喜做工的时候被掉下的水泥板夹死,苦根儿吃爷爷好不容易弄来的新鲜豆子撑死……
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就不用担心了。福贵上街赶集的时候在牛马市场看到一头老牛,正在被讨价还价。老牛忧郁而哀怨的眼神,就那样猝不及防的打中了福贵儿,像是在跟他求救。虽然大家伙都劝他说这头牛已经老了,干不了活了,顶多就活三年,福贵心想:也许自己连三年都熬不过去呢,他咬牙用所有积蓄买下了这头牛。福贵跟着老牛相依为命,可是没想到竟然又晃晃悠悠的活了十几年,走过风风雨雨,倔强地在这个世间生存着……
人在苦难中,要么选择死去,要么坚强地活着。
我们不能靠着自己的善良阻止苦难的侵蚀,苦难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品行而选择性光顾。这就像命运本身,我们身处其中,可以做到的就只是坚强地、像一颗野草一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