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度匮乏,信仰缺失,个体意识被趋同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抑郁。而与个体心理相对的社会趋同心理让社交和营销等变得好像容易,很多关于商业营销和设计心理等书籍中也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这些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窃以为,这就是以社会趋同心理为基础,以创新稀缺呈现出来的不安全感在与日俱增。
2
想来每个人都喜欢自尊而自由地活着,但为了生存,却不得不趋同某种社会认可的规范。譬如给领导开电梯、提包。设若尧舜禹想要让别人提包,估计很多人出于对他们的崇敬。而后来,在便捷化和文明化的时代,如果领导自己可以腾出手来开电梯、提包,却还有人要剥夺人家的权利,说的好是拍马屁,说的不好,领导没有到不会开电梯,提不了包的程度,这反而是一种低瞧和小看。可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是领导,下属开电梯提包天经地义。如果看着领导亲自提包开电梯而无动于衷,那肯定会被扣上不聪明不灵活不会来事的大帽子,前途估计也就那样了。可悲的是,更多的时候人们为了迎合某种社会认同规范,宁愿睁眼睁眼做瞎子,或者把他人当作“瞎子"。
3
再说说写公文。很多领导都是笔杆子出身,本来完全没有必要事无巨细所有一切文稿都让秘书代笔,包括简单的几句开场白和总结致辞,但社会规范认为,不照着稿子讲就缺少权威,缺乏严肃性。于是,很多秘书加班加点赶稿子,一遍一遍地修改,到最后,或许领导从中只读几句话,大篇幅的被当作废话置之脑后。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材料可以不写,反正领导又不照本宣科,可谁知道,很多时候,领导反而又会照本宣科。事实上,无论念材料的还是写材料的,都在遵从一个社会认同的规范,秘书,就是写材料的,领导就是改材料的。事实上,很多功夫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材料上。反过来想想,难道很多工作都是靠念材料,检查材料和写材料上落实的?既然不是,为何还要在这上面耗费那么多功夫?原因是,社会普遍认为,做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写的好,又是一个社会认同规范!
4
我们在这些取代他人行驶自身价值的社会规范中,无端地消耗着自己的能量。最切实的感受是,让自己都觉得汗颜的无意义的工作做得太多。都头来,除过学会拍马屁见风使舵择人而待,就会写一些所谓润色的文字,把本来的自己丢得光光的。某一天,靠吹嘘和粉饰玩弄文字,拍马屁换得些许的名声和地位,真还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真才实学。此时,有声音说,这就是规范,这就是社会!
5
突然觉得,还是实业救国胜于文字空谈。与其无价值空耗,还不如不去提包开电梯拍马屁逢迎,腾出时间来成就自己,给别人适当的尊重,让他认可他自己。这样,恐怕抑郁能轻点,安全感和不一样的创新点能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