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在美国的中国妈妈,在给孩子的教育中,学习打算盘和中国话,是她非常关注的事情。
打算盘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
我也想起了教会我打算盘的李老师,当时李老师已经60多岁了,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了,可在当时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之下,又重新回到学校教我们数学课。
李老师风趣幽默,在讲课的过程当中经常逗的同学们哈哈笑,还亲昵的给我们每个同学都起了昵称,在每个人的名字当中选一个字,加上一个“娃”,比如说“贤娃”、“静娃”、“俊娃”等等。
当时还不到学习珠算那一章,李老师就让我们准备算盘,并且把算盘带到学校里,下课期间就会教我们拨数,最基本的一些东西还没有开课前,我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
当我们开始学习珠算的时候,我们的教室里教室门口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样的一个老教师,他有着多年教学的经验,他教会我们如何对算盘感兴趣。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625”反复加,还有“123456789”反复加,简单的数字却包含了很多的珠算口诀,反反复复熟练掌握以后,在开始学习书本上的加减法,这样就容易多了。
李老师已经去世近30年了,可是他教我们的这项技能,却深深的印刻在脑子里。不只是我,只要是我们班的同学都能这样。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时不时就会拿起算盘,噼里啪啦的操作一番,我知道现在有了计算机,打算盘也不是为了要真正的计算,但是打的就是一种情怀。
珠算是传统的计算方式,含容了古人的智慧,就像李老师带给我们的东西,他教会我们如何培养兴趣,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他教会我们如何把基础打牢,而这些恰恰是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