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思考

《积极诠释力》里面提到,思考“死亡”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为了生活中多一些积极,当时的我在书中空白之处,写下了“每周抽出时间思考死亡”。匆匆过去一月,想到死亡偶尔会发生,而真正去思考死亡,却真的是只有昨晚洗澡那么几分钟。

说实话,对死亡有种莫名的恐惧。只要想到死亡,呼吸便不受控制地变得急促,而且还能听到心脏怦怦怦的跳动声。开玩笑说,想到死亡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有时尝试想想身边亲人的离开,想想他们离开之后自己如何继续生活,只是那么一个假设,都会让自己有不能承受的重。

 如果没有《复仇者联盟3》,也许就没有这几分钟的思考。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复联3》,沉浸在灭霸实现要消灭宇宙一半人的努力奋斗史中回味无穷,电影落幕刹那便迫不及待地想像《复联4》的场景。机缘巧合,昨晚重温《复联3》,灭霸响指之后人类逐一化为灰烬消失的那几幕燃亮了我的脑海。那么短暂的消失,各人各有不同,有懵懂、有无奈、有不舍、也有恐惧,唯独没有让我感觉到太多的痛苦。那些场景在脑海里的不停回放,将一个全新对死亡的念头推到水面之上:死亡的瞬间有如灰尘般散去轻松。

大脑似乎有个神奇的功能,当一个念头或想法在脑海里不断回放之后,就会有新的不同想法和念头产生,而且不经意的时候,让自己意识到念头的发展。就在忙碌着准备洗澡的那么一刻,大脑像开悟一般,展开了连串思考。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对死亡时“失去”和“失控”的恐惧,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瞬间,而是在面对死亡的过程;过程本身也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想到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无助、无奈和无力。这是对一种明知无法改变却不愿接受的不甘心,是一种把未来的未知与现在的已知恐惧的关联,是一种对孤独和遗弃的担忧和对失去的抗拒。真正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对自己逐渐衰弱的现实的拒绝,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畅想时的产物。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子和味道,所以我们不停地在想像,而死亡这事有去无回的压力,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焦躁和恐惧与想像关联。

试想多年以后,在逐渐老去的路上,独身一人,躺在床上,望着屋顶,在无人知晓中生命消失,此为死亡现场之一。又或许,在医院里,在病床上,周身仪器,医生忙碌,亲人惊恐,闭上双眼离开尘世,此为死亡现场之二。又或许,阳光下,躺椅里,书在手边,茶杯在桌上,我于小憩中离开,此又为一现场。这类的现场可以很多很多,唯一的共同点都是关注在了死前的瞬间。只是在从健康走向尽头的路上,我们总要经历从能够有所控制到无奈无力的转变,而如我般凡人,纵使已经是相对喜欢变化,却也对这种无力和失控感到厌恶,自然而然就对死亡产生抗拒和厌恶。从本质上说,从生存到死亡这是个有去无回的变化,相比于其他任何的改变来说,我们无法像对待其他变化那样,纵使失败再重头来过,因为在死亡的转变面前,我们生命终止在了变化完成的那一刻。

于我而言,关于“死亡”这个命题不是在于命题的答案,而是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说白了,死亡就是人生状态的一种变化,关键是我对这个变化从认知到接受再到顺应而后调整的过程长短。在这四零之前,我从未有过说我已经准备好这一过程的想法,在这四零之前,纵使我能够用理性的文字写下这段对死亡的思考,也无法忽视此时心脏跳动所昭示的自己对死亡的潜在恐惧,也无法否认自己害怕写下这篇博文后会随时死去的害怕。对于这个死亡这个话题,看来就是人的理性和感性长期博弈的结果,而每一次的想法只是每一次博弈之后的暂时结果。而于我,则是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发现更真的自己,以及如何不被结果所左右而是关注在自己渴望的幸福满足的创造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曾写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们固然要让人生幸福美满,犹如绚烂之“夏花”,但同时也应...
    红桃六66阅读 4,881评论 0 50
  • 凌晨一点,阔别多日,我再一次遭遇“鬼压床”的亲临;虽然经历了不知多少次,但心中恐慌依旧!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从心活过阅读 5,472评论 106 71
  • 每天清晨,清洁自己。 心田正绿,扶犁而耕。互问早安。
    云横千里阅读 1,917评论 9 16
  • 在内核中,以太坊的起点是一个相当规则的使用内存困难的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的不附带多少额外复杂度的加密货币,以太坊在许...
    40岁重生阅读 1,384评论 0 0
  • ​ 照明行业盛会广州照明展已经落幕一个月了,今年的光亚展亮点莫过于智能照明、景观照明、植物照明、LED灯丝灯以及健...
    科技光生活光阅读 4,799评论 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