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花神也喝咖啡」
苏轼在《东坡志林》里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孙莘老去问欧阳修,怎么才能写好。
欧阳修说:没别的法子,就是多读书多写,自然就好了。
世人写得少,又懒得读书,还指望每写一篇就比人好,如此当然没啥指望。缺点也不必等人来挑,多写,自然能看得到。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前阵子加了一个写作相关的社群,所有人都在上面分享些有的没的。
孙莘老那个故事,我读来挺有感触,便也随便写了两句分享到社群里。结语是我最近常看到、也很赞同的一句话:「慢就是快」。
有点意外,又有点意料之中的是,这条分享没多久就被群主删了。
大概是动到别人的奶酪了?或者说,挡了别人的财路?如果不是太高估我这么一个普通群友的影响力,那就是有些人心里也挺虚吧。
但就算这样,该说的也还是要说两句。
上学时候学英语,有个老师刚开课时候就说,要多看、多听、多吸收,培养语感。不然只会是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意味为「垃圾进,垃圾出」。
这句话最早似乎是来源于程序员的行话,用于形容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指的是无效信息的输入也只能带来无效信息的输出。
那个课平心而论挺一般,老师的面目也早已模糊,但这句话,不知为什么像弹幕一样,时不时就要冒出来一下。
很有道理不是么?且具有普适性,并不仅仅针对计算机代码而言。
大概我还是比较老土,相信总有些事情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
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高级阶段,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小毛孩子还是要一天一天长大,写文章也必定要经过「输入—>积累—>转化—>输出」的过程,哪一步都不能省,这是道法自然,这是亘古不变。
那些告诉你有捷径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不过依我看,他们可一点都不蠢呢。
现在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的,最赚钱的往往都是抓住这种捷径心理的人:你厌恶克制却想拥有健康?不怕,来吃我做的保健品。你期待无风险高收益?放心,偷偷卖你我的选股秘籍。你想要一夜之间妙笔生花?别急,来上我的写作课。
最后结果会怎样?
学费交完,概不退款;风险自担,韭菜买单。
还是那句话,哪有免费的午餐。
贩卖捷径和贩卖焦虑一样,依托于人性之弱点而生。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就会继续一天,即使不是披着这件外衣,也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横竖你我左右不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有利润的地方,资本就会追逐。只要人性还有弱点,就势必有人借此牟利。
如果阻止不了收割韭菜的那把镰刀,至少争取不要当韭菜吧,别这头刚收完一茬,那头又长出一茬。
等潮水退了,才看得出谁在裸泳。
不如好好锤炼,成为时间的朋友,它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