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在承受着某种精神方面的压力,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节奏中,人们很难照顾到自己的情绪,也就很难进行自我疗愈。
于是当人们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去求助于外界,寻找心理咨询师。
昨天我有个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过来喝茶,聊到她一个咨询者的情况,她说那个咨询者(以下简称A)受到最大的困扰是婚姻问题,丈夫常年不在家,经常出差,即使偶尔回家,还会经常打A,A非常害怕,但却不想离婚。
而如今A的丈夫已经提出离婚,A却死活不想离,正因为如此,A才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打算通过外界的帮助,找到挽回丈夫的办法。
当时我的那位咨询师朋友就想着能立马解决A 的问题,于是不断的引导A,让A 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让她向内求,但却引起了对方更强烈的反弹,A不但没有反省自己,反而是更加剧了对丈夫的的指责,最后甚至指责对方出现了莫须有的“出轨”。
我朋友用了书上所有的方法技巧苦口婆心的劝了一小时,可是并没有让患者平静下来,最后时间到了,问题也没解决。
朋友问我,我们一个咨询都很难让对方静下来去反省自己,那你茶室又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的呢?
我笑了笑说,刚开始来茶室的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茶室怎么盈利,运营模式如何,有很多很多看似很尖锐的问题,然后我就让对方说,我知道对方真正关注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想引起我的注意,“炫耀”他的商业觉察力罢了。
然后果然第二次对方来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就少了,可能偶尔还是会给些建议,到第三次,就开始只说自己的事情了,第四次渐渐就喜欢上了这里。
听了我的叙述,朋友若有所思。
接下来我们的谈话,不再表述,我们再次回到主题上。
人们有个普遍心理,就是很容易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做一个身份认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到当前所做的事情上,坏处是这样的心理认知在刚开始做事时,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以致导致自己失去往常水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经历,我们不能跳跃过去,只能这样一步步往前走,允许前进的过程中自己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问题。
对于我朋友出现的问题就是,太想帮助对方了,正是这种急切的“企图心”才导致了自己感知上的失衡,没有关注到对方的情绪上的感受。
而这个问题,我朋友自己略一反思也会觉察的到,那么我们再就刚才那个患者的问题说一下。
首先对方主动前来咨询师,说明在她的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自我错误的认知,否则她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正因为她发现自己解决不了了,她才去想依靠外界来帮助自己解决。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没必要再去引导她向内看了,只是去听对方说就可以,让对方有表达的空间,心理咨询师只做简单的倾听和情绪引导就可以了,而非是做出主观判断。
持续的引导出对方内心的声音,让对方的情绪得以宣泄,若第一次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
真正的咨询要从对方信任你的那一刻开始。
我们都知道:处理事情先处理情绪,只有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人的觉知才能回归,那时候人们做的决定才会相对正确。
我们看电影时,经常看到的一个情节是,临终环节正义使者总会想办法刺激大反派,让对方情绪失控,从而找出对方破绽,然后一击而中。
我们也是如此,情绪委屈没有宣泄的情况下,一切建议道理都是白搭。
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会激发对方的自愈能力,而不是一直都是自己使劲,而对方只能被动接受。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工具使用的作用,只是真正能让一个人持续稳定的,只有他自己,所有的心理工具都只是辅助,并不是特效药,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当初开茶室时,老师跟我说,不要总是将自己放到很高的位置,记住我们现在经历所有的事都是来帮助我们来修炼自己的,只是我们选择了以茶结缘的方式而已。要记得时刻将心放到自己身上,觉察自己的念头,让自己不断处于正知正觉之中,让人们能够喝好茶,真正的静心受益。
而老师的这段建议放到任何行业都非常合适,虽然我们刚开始避免不了给自己做身份定位,然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心里做好另外一个心锚就是目前一切都是来帮助我们修炼的。
有了这种不断处于正知正觉中的自我反省,才会有更大的成长。
任何人想要做好自己的事业,都要从搞定自己开始,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影射。
当我们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有缺点的时候,对别人的包容力就自然提升了。
当我们不再总是自责,那对别人的苛责也少了。
当我们允许自己有情绪有抱怨时,那面对别人的情绪抱怨也就知道如何处理了。
但这一切都需要慢慢修炼。
为什么要说这些,还是回到心理咨询师的主题上来,如果一个心理师允许接纳自己的情绪,那也就会接纳咨询者的情绪了,如果心理师不轻易自责,不总是要求自己,那对咨询者也会宽容许多。
还有最重要的是,允许自己犯错,这是我们必经的一条路,在犯错的道路上成长是我们的本质,这根本无需自责,只需接纳就好。
真正觉照自己的心理的咨询师会懂得,我的外界没有患者,只有我自己。
但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需要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