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考和高中生活已经有3年的时候,但每次高考试卷的发布都能引起自身对当年高中岁月和高考的怀念。
以今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笔者将用关于羽毛球的知识来对这三个围棋术语一一作答复。
对于羽球爱好者,乃至到国家队队员和世界级选手,毫无疑问“本手”都是不可丢失的。对于普通的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来说,更应该从“本手”开始,因为“本手”是第一步,它影响了“妙手”的使用和发挥。只有“本手”的功夫扎实了,稳定性才能有保证,球技才会稳中提高。正所谓,“本手”是基础,是基石;“妙手”则是发展,是创造。“妙手”需要在“本手”的基础之上才可得到更好的发挥。
“本手”在羽毛球技术中的表现我认为是在“步伐方面”。刚学球的时候教练就不断强调到:要想打好羽毛球,3分手法,七分步伐。也就是说手上动作占了3分,脚上动作占了7分。步伐可以说是学习羽毛球的基础,也就是“本手”。把步伐学好了,也就意味着充分掌握了“本手”,这样你的水平才会有提升,你才可以过渡到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妙手”阶段。
“妙手”在羽毛球技术中的表现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假动作方面”。正如前文所说,要想打好羽毛球,3分手法,七分步伐。手上动作占了3分,脚上动作占了7分。在已经能充分掌握步伐这项“本手”之后,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你完成手上动作的变化。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手和脚这在羽毛球运动当中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事实上羽毛球运动对手脚的协调和协同发力也是一大考验。
接着我们再来谈“俗手”。“俗手”在羽毛球技术中的表现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打球的失误方面,具体表现为打球下网和出界。就我个人观点而言,“俗手”的出现和发生是在使用者不重视“本手”,急于打出“妙手”而实现的。很多羽毛球爱好者在看到球星在比赛中秀出帅气的技巧后,往往会相继模仿某位球星的技术和动作,但却忽视了自身是不具备那些球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没有把“本手”方面的知识掌握好,这样一来不按照自身情况,盲目去学习球星的打球动作和姿势,结果换来的就是各种的失误,甚至是自己身体的受伤,这也就造成了“俗手”的出现。
综合来看,在羽毛球运动当中,很多业余的爱好者在没有充分掌握“本手”的情况下,过分热衷于追求“妙手”,在这其中就忽视了更为常用的“本手”。事实上“妙手”和“俗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本手”的影响所决定的。对“本手”的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反之难免会出现“俗手”,自身的球技水平也不易得到提升。
诚然,“妙手”在很多时候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但正所谓,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昧重视“妙手”而忽视“本手”的存在只会造成“俗手”的出现。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本手”的这一主要矛盾,充分的解决它,同时不忘“妙手”这一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样我们的球技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