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钱罐
我爸为了培养我们姐弟仨存钱的习惯,买了一个铁皮收件箱。那是九十年代的事。
本来用于投信的小缝隙刚好用来投钱。还嵌有一个玻璃小窗口,可以看到躺在里面的纸钞。
这就是我们的存钱罐。一元、五元的纸钞会从缝隙里进入铁皮盒子里。莫名就有一种安全感。
一开始会想,等存到多少钱,我就要拿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但随着存款增加,产生的心理却是舍不得花。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
于是,它的魔力就是帮助我们养成积蓄的习惯,却不知道怎么花。
里面的存款是我们姐弟三人共同的存款,钥匙在我爸手里,我们通过玻璃窗口看着日益丰厚却不能自由支配的存款,很有满足感。
二、看电影
四年级的时候,几个同学相约要去电影院观看《乌龙院》,票价是2元。我好想参加,又不知道怎么跟我爸说这2元的事情。担心他会不答应。
我盯着存钱罐,想过要撬开玻璃看板,觉得风险太大而没有实施。
最终盯上了我爸存放现金的壁柜。壁柜也不上锁,因为我爸相信我们没有偷钱的心思。
我当时心里想着也不算偷,就是暂借一下,反正我是有私房钱的,到时还上就是。其次我想着两块钱,我爸应该不会发现。
行动非常顺利,拿到钱以后我就跟家里说去同学家里玩,没有提看电影的事,也没有说几点回家。
电影九点才结束,比我预期的晚。我爸看我那么晚没回家就去同学家里找,才从同学父母那里得知我看电影去了。
我回家后,免不了被一顿说,我也坦白了“借钱”的事。因为我平时表现良好,他们也没有责罚我。
不过从那以后我也没再和同学去看电影了。不想再有下一次了,干脆电影也不看了。
我爸也依然没有给壁柜上锁。
三、赌钱
后来我们三姐弟各自有了各自的存钱罐,开始各存各的钱。钥匙也都掌握自己手里。
终于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钱财了。可是又攀比起来,我存了多少,你存了多少。终究也舍不得花。加上我爸严厉教导,不让我们花钱。心里始终觉得花钱可耻。
过年的时候我爸会组织扑克牌游戏,真金白银的小赌怡情。
有一年春节,我输了几十块,对当时弱小心灵的启示就是赌博真的会倾家荡产!
往后几年我都很识趣的尽量不参加这个春节活动。
长大后我爸才告诉我们其实他跟我们玩扑克牌时经常出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真是十赌九骗。
我爸常说我们收到的压岁钱其实是他花出去给别人的红包钱,暗示我们这钱本来是他的。可见春节赌局就是他资金回流的方式。
我爸小时候也爱玩牌。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他拿了爷爷给他的压岁钱,高高兴兴地出去玩。结果没多久就回到家里,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爷爷看出了他的郁闷,就猜到他出去玩牌输了钱,劝解他说:“这么早回来,是输光了吧?输了就输了,钱如流水,有来有去嘛。不要灰心。”
四、四驱车
六年级时候流行四驱车玩具,需要自己拼装。有不同牌子(双钻、奥迪 ..) ,档次不一样。最低的档次都要10元一套。
看着邻居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我和弟弟也眼馋。
终于,弟弟花费巨资20元,偷摸着买了两辆四驱车。
这不符合父亲的教导,属于私自使用私房钱。一旦被发现,可能要面临责骂和抽打。
那是一个紧张的下午,我和弟弟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认真研读说明书,笨拙地拼装模型。还要时不时观察窗外是否有父亲的身影。
可能那时候买的是山寨货,车轴和轮子连接的地方我用劲一按,就给挤裂开了。
当时一阵心疼,一阵自责。好不容易买来的玩具呀,我怎么这么笨手笨脚。如果组装不成功,岂不是浪费了钱。当时好懊恼,赶紧找来透明胶纸进行修理。
最后吧,总算是有惊无险完成拼装。爸爸也全程没有出现。弟弟还一直担心爸爸回来后发现这事,会不会责备我们。
我当时心里想的却是:凭什么我们就不能买一个玩具?有点可怜自己,心里是一阵酸楚。
我爸回家后也没有过问四驱车的事,我弟也放心了下来。那两辆四驱车我们玩了好久,颇为珍惜。
五、购物车
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出于补偿心理,总是想给他买很多玩具。总会想起那个拼装四驱车的紧张下午。
有一次,七岁的儿子用我手机在淘宝下单了一款他喜欢的三国故事卡片。并尝试了我的开机密码,成功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后儿子很兴奋跑进厨房跟我分享起来,我很严肃地说:“你不能自己支付。你要买什么可以放进购物车,然后跟我说,我会支持你的。但不要未经我同意用我手机付款!这是偷钱的行为!”
看着儿子一脸懊悔的表情,我想起了四年级时的那场电影,和那个没有上锁的壁柜。
我也没有更改密码。
几个月后有一回,儿子用我手机把一套他想看的漫画书放进了购物车,随后我给他完成了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