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真短,但是足够凝练,这是短篇故事的好处: 一瞬天堂。
故事读了两遍,才开始了解作者的意图: 他想传递的信息。第一遍就是纯观看,有种坐在屏幕前被动接受的感觉,只是了解了故事大概,到第二遍的时候,重点关注故事的结构,以及作者苦心营造的思想内核,语言也成了其次——因为看的是翻译本,常常想象到一些小对话恢复成英语会怎么呈现,然而即使恢复了,也觉得作者并非以语言见长,倒是想法跑在了语言的前面,就不要要求太多了——有个好故事,好好地讲,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故事采用双线发展,时间上是循环的: 故事的开始、发展,两线平行,最后慢慢走回同一个时刻,“你”的一生已剧终,“我”的一段工作与感情变化也被检阅了一遍。假如只是叙事,也许索然无味,因此尚要加入情感或智性的酱料,一点点,就好。
一个生命“你”的诞生,成长,成熟,冒险,在攀登的路上毁灭(这个结局很不错,我个人蛮羡慕),这是“实”的。一个人“我”的思维因为与完全不同的外星人语言系统的交互而产生改变,接近哲学意味,这是相对“虚”的。
作者通过表述“费尔马最少时间律”不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真正渲染了故事的主题: 一种对所有的必然性的洞察以及全然接受。与外星人的语言交流并非语言学故事,只是借此呈现观照的不同角度而已,作者的企图在语言之外,或者类似于哲学思考。
故事里,外星人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整体性”,举例来说,假如TA要用书面语来传达什么信息,必定是把二维的纸质平面用到极致,不是一个一个字地写,而是写出所有互相关联的信息,让观者一见即可接收全图。这种语言的非建构性,也反映思维的整体性,不可分性。
中间穿插一下人类的政府官僚对外星人的防范,倒蛮有讽刺意味。不过这不是重点。这个故事里甚至连外星人都只是道具,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变分原理”。以“外星人的基础知识”起点著称的,正是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简单说就是一束光选择耗时最少的路径,这束光在出发前即已知道一切——一种不为时间先后顺序限制的即时性与整体性!
小说用最简单的句子概括成这样:
事先知道“果”,先于“因”的启动便知道。
然后因为“知道”,接受所有的必然性,就如同外星语言是行为性语言(不单纯表达还造成事件结果)一样,人可以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活在当下”。
“当下”并非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场”,包括了整体性的宇宙信息,在纷繁的信息中心,还有一个人类的觉知作为内核,这才是好玩的地方!
不由得想起陈嘉映老师的《一切从感觉开始》了,看来科幻故事的深层指向真的会走进哲学。把这个短故事“翻译”成一篇论文亦无不可?
也许作者故意作了克制,属于情感的部分减至最少,因此“你”与“我”的生命联系并未成为重点,多处叙述中只采用了表面化的日常对话,浅表之下,人物并无情绪或思维上的“戏剧”,这也就是这篇故事让我觉得平淡的原因。
可是,平淡的故事,自有它自己的生命。二十多年前,这篇作品获得星云奖,必定也因为很多读者,觉得讲好一个不煽情的故事,也属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