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我与一位作者对话的文字,自己欣赏的人总是希望让更多人为之欣赏,就如你喜欢的偶像别人也喜欢,你们彼此之间就自然会有好感。
因为提到了写字的人,群友就发言说:自己喜欢咪蒙,然后大家纷纷响应,都说很喜欢咪蒙。我说大家喜欢咪蒙很正常,因为这个时代的环境适合咪蒙这类作者的发展,什么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最欣赏咪蒙的一篇文字是《如何写出 100 万+的微信爆款文章》,内容总结的很到位,但我欣赏的不是内容,而是分享的精神,她因为自己的文章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她就会告诉所有人,自己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无论她多么无所谓,这种行为是许多作者做不到的。
在咪蒙还没有这么火爆的时候,我跟咪蒙在微信后台有过交流,她不会像文章里那样一路杀到底,言谈举止都礼貌正常,所以如果大家喜欢的是文章里的那个咪蒙,或许她真实中的举止不是那样,就如许多喜剧演员,平日里却是个很闷的人,喜欢她请先了解她的全部,这样对你和对她都是有益的。
咪蒙做了12年的编辑,写了10年的专栏,出了3本书,涉及面跨越历史、爱情、亲子、文化、教育、城市、时尚、家居、旅游、剧评、书评等各种领域,她每周看两本书,即使做了这么多年编辑,她遇到好的句子都会随机记下来、背下来,电脑里整理的书摘都有几十万字。所以,咪蒙不是谁都能模仿地来的,你看到她的文字,只是她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群里的群友也有人说:“好像很多人都喜欢咪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有那么点不喜欢。她的文字,给我的感觉我也说不出来,可能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说:喜欢与不喜欢都很正常。举个例子,就如主持人,谢娜,喜欢她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她的人也非常不喜欢。这里,谁都没有错,喜欢的人如果因为别人不喜欢,就产生了排斥心理,这样是可怕的,而说出自己不喜欢以及不喜欢理由的人,是比较勇敢的。
就如主持界里除了谢娜,有些人还喜欢白岩松,有些人还喜欢水均益,有的人还往死的喜欢柴静,谁喜欢谁都是对的,因为人与人不同步。我年少时,父亲每次看焦点访谈我总是很着急,因为同时段还有少儿节目,里面的主持人活泼可爱穿得就像卡通人物,那时,我很想看却又怕被父亲拒绝,所以坐在一旁强忍着看焦点访谈,就等到结束的第一秒换台。
可不知从那一天开始,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喜欢上了节目里传达出来的正能量,看着那些记者在一线与黑商黑势力对抗,看着主持人紧锁双眉严肃的播报,我发现自己看进去了,接纳了,慢慢的会准时的守候这个节目了。
回过头再来看少儿节目,自己会不自然的笑一笑,少儿节目有错吗?明明没有,主持人还是在努力的用原本不是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腔调在主播,还是会穿着不突显自己身材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衣服去表演,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我们自己变了,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人与人不同步,这里的不同步不是贬义词,是中性词,真的不同步,所以讲不清道不明。
很多人都会问我,同一件事情上,你如何评论来自四面八方的观点,我说看资历,比如,我肯定不会轻信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所陈述的婚姻观,即使她再有名说的再有理。比如我个人喜欢白岩松,对水均益没有其他任何情感色彩,但如果白岩松和水均益对坐,来聊一场刚刚发生的战争(只是举例,我爱好和平,不希望有战争),无论白岩松说多少句话,得到多少掌声,我都会静静的等待水均益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他有长期一线、场地的经验,我尊重经验与事实,理性战胜感性,这就是这篇文章理性主编的由来。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取百家所长,不要过于依赖一种方向和一个声音,我们都可以真心的喜欢某位作者和记者,最好是放在内心踏实的去喜欢。就比如,虽然我不是咪蒙的粉丝,但是我为她的一些分享所赞叹,我不是咪蒙的粉丝,但我甚至比咪蒙的粉丝了解她更多,并且把她的这些努力和付出告诉了更多喜欢她的人。
最后我分享一段发在朋友圈的话:“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坚持你是对的,而忘记了你想要的,即便你对了又怎样?其实仔细想想,“我是对的”是一切冲突的根源;“我是对的”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实“我是对的”在很多时候没有你想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