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生产队长”:

    您好啊!还记得 “生产队长”这个称呼吗?是我过世的父亲、您的老伴起的爱称啊!

    那是在四十来年前吧——那时候,您和父亲还年轻,我们姐弟三个还小。父亲出门做生意,把我们几个叫过来,严肃认真的说:“孩子们,爸爸要出门一段时间,你们三个,可要听咱们家‘生产队长’的话呀!”

    一个家庭妇女,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去地里干活,自然您就是咱家的“生产队长”咯!于是,那时候,一个一个的假期,您这位“生产队长”,带着三个“小社员”,去玉米地里上化肥、除草;去棉花地里捉虫子、掐芯;去谷子地里捯谷苗……

每一个清晨,您总是在我们三个的酣睡中,早早起床,喂鸡、喂猪,烧火、做饭,然后再叫醒我们。饭后,带上一桶白开水和几个馍馍,拉着我们仨上地。

我们说:“娘,热!”您说:“去树荫凉凉快凉快,喝点水!”

我们说:“娘,啥时候回家啊?”您说:“到地头上!”

可是,那时候,天总是那么热,蝉叫的总是那么响,而地头为啥总是那么长!那个时候的我们,干不了一会儿,在树荫凉里坐下了。而您,总是一干就是大半天。直到我们把水喝干,把馍嚼完,把掏空的“地道”用脚踩烂,哭喊着回家,您才算完!

娘啊,那时候,您咋力气总也使不完!

“五一”节,我惯例是要回家陪您度过。

4月30日的中午,给您打去电话,您说“好啊,好啊,别耽误上班!”问您“缺什么”,您照常说“啥也不缺!”

“买身夏天的衣服不?”“也行,别买贵的!”

“买双夏天的鞋吧?”“好,便宜点儿的!”

……

我就知道您这么说,总是说啥也不缺,总是说别买贵的,总怕把您闺女花穷了!

放假一大早,驱车直奔老家。到家6点多,您已早早打开了大门上的锁。

推开大门,六间房子,空落落的大院子,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您站在屋门口,一只老猫偎在您的脚下。还好,精神不错,“生产队长”安排活计的威风还在!于是,在您这位“生产队长”精心的安排下,我当上了“言听计从”“老实巴交”的“社员”。

回家第一件事,惯例试穿我带来的衣服和鞋子,您满心欢喜:“不大不小,刚刚好,还是中式的,我喜欢!”给您买衣服,我永远能找到成就感。

上午,知道您愿意睡火炕,却因拿柴火不方便而睡在床上。我不顾您的反对“烧柴火脏”,特意在大铁锅里蒸了28个大包子。

下午,知道您爱干净,惯例给您洗了头,擦了身,理了发,您对着镜子,左瞧右看——“这次理得短,显得可精神哩!”在您满意的笑声里,我把换洗的床单、被罩、衣服,一股脑扔进洗衣机。

下午的阳光把影子拉长,洗衣机还在欢快的歌唱。我又同您一起,在您那10多平米的宝贝菜地里,栽了茄子苗,补了黄瓜、豆角。

这块宝贝菜地,愣是您让刚刚铺满院子地砖的弟弟,把砖一块块启开,抠出来滴。弟弟理解不了您,非要待在老家,还非要种块菜园子。我知道,这个院子,满载着您这辈子和父亲、和我们三个孩子的深深记忆;这块地,可是您的精神乐园呢!您总是神采飞扬的说“去年种的黄瓜,一次能摘一篮子。”“豆角子,能摘5、6斤。”“咱不打药,给你们带去吃,多好!”您也无意中说,“翻一块小菜畦,得分两次了。”您儿子心疼,又拗不过您,只好下班回家,晚上把地翻完了。

第二天上午,给您洗了脚,剪了指甲。还根据中医指导的方法,放了血,做了艾灸。您说,果真眼睛清亮了,身体轻松了。

中午,炖了一锅排骨。知道您爱吃我做的,特意从沧州买回来做给您。其实做法很简单,先用加了酒的清水泡上半个多小时,再用热水冒一下,再加上炖肉料、热水,在高压锅里炖熟,再加上盐,焖一会儿就行了。看着您吃了两大块,真开心。

下午,又割了您那宝贝菜地的韭菜,包了饺子。吃完晚饭,我也该回沧州了。您给装了包子,又放了小葱,还有饺子……每次回家,总是又吃又带的。

不让您送,把大门关了。车子发动了,还是从后视镜看到,您一个人扶着门框,站在大门口,还有那只老猫,偎在您的脚下……

记的《目送》里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啊,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不就是一场场别离吗!在您的脑海里,还满满是过去一屋子一家人,围着烛火的欢声笑语,而您的儿女却已飞离巢穴,也将面对一场一场的别离……

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这有限的时间,陪您唠唠家常,细数一下旧日的时光。而我唯一的祈愿,那就是让时光把脚步放慢,再放慢,让您在老去的路上,多一些欢愉的陪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