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么大学生为什么逃课呢?且看下文。。。
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特点
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听课的现象。大学生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学生没有请假而不去上课,即旷课,这是“显性逃课”。广义的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身在而神不在”,并未听课,这是“隐胜逃课”。无论是“显性逃课”还是“隐性逃课”,笔者通过总结,发发现有如下特点:
1.逃课行为普遍存在
逃课行为随年级增加而严重,一般一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很多学生表示当学校课程和自己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会选择后者。
2.与教师上课质量有关
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
3.有选择性地逃课
部分学生逃课是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逃课选择基础课、理论课、体育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有的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无聊的课程;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某课程任课老师教学管理不严格,常常钻空子逃课,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老师也会让学生勉强通过的。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
4.与专业、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生源素质下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绝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高等院校为了生源而降低门槛,学生素质下降尤其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初中、高中时就属于中下等生,尤其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多数是学习不太自觉,经常贪玩或逃课。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干脆逃课。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管教,获得了较多的自由。又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他们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仅仅把考试过关当成学习的目标,出现迷茫和懒惰情绪,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外界诱惑而难以自拔,加之考试相对容易通过,“混学历”者大有人在。
第三,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受就业形势、家长意愿、专业调剂、个体心智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专业志愿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只有在进校以后才真正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从而也就自然地出现了部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对专业学习的困难性预计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情绪低落、不想上课等现象,加之某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感到茫然,于是利用逃课时间自己钻研或者去学自以为将来好就业、好挣钱的也就成为部分学生逃课的必然缘由。
第四,生活压力的驱使。现在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多重压力的驱使,压力往往大于从前,有些学生确实很忙,上课也就被其他事情给耽误了;有些学生确实有事,因而只能取自认为大者,舍其小者,牺牲上课时间;有学生因为生活困窘,只能边学习、边打工;还有学生是学习成绩较好,在自学掌握了课堂知识以后,为了考研、考证、发展个人兴趣等而逃课。
2.学校因素
第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等院校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不得不自学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另外,教材陈旧,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没适时调整,死记硬背的考试,使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涯被称为“后中学时代”。
第二,教师教学缺乏个人魅力。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有些老师讲课没有特点,不能吸引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听人格魅力强、博学多才、表达清晰、照顾学生情绪的老师的课。如果任课老师讲课毫无新意,照本宣科,与学生互动较少,只顾进度,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学生拉回课堂。另外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足。对于显性逃课学生,不及时进行督促教育;隐性逃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反而采取了宽容不理睬的态度,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数,也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铃声响了就讲课,下课就走人,批改作业不认真,不与学生接触,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可言。
第三,授课安排不合理。有时信息量太大,内容重复较多;有时信息量太少,学生感到吃不饱。特别是有些课授课内容重复,相同内容有好几位教师讲,学生觉得在浪费时间;或者内容偏难,有的课程在先期课程并未铺垫的条件下,就讲新课,导致学生听不懂,使学生因听不懂而气馁,便干脆不听。
第四,考试方法不当。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别的同学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听讲价值不大的错觉。
3.教学管理方面
第一,检查力度不够。许多高等院校扩招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人员又相对较少,管理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单靠学生干部或任课老师偶尔点名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有关行政人员也只是检查教师的出勤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听课出勤情况。把考勤的任务交给教师,至于教师是否认真对待,不太过问,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机会。
第二,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高校对于学生逃课都有相应的处分条例,然而,在实际中这些制度没有真正落实,许多高等院校,因学生旷课而受到处分的人很少,时间久了学生逃课的时候只会考虑任课老师会不会点名,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而并不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这种迁就的态度极大地纵容了学生逃课。
第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虽然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未能默契配合。部分教师上课,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而学生管理却更多地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而不顾教学。结果有的学生上课时竟向任课教师请假说“系里叫我有事”。为什么有的学生热衷于为系里干活而不去听课,很大的原因也是利益驱使,为系内干活的学生在综合测评时是给加分的,而综合测评与学生在系里排名息息相关,只要其综合评分增加几分,其名次就可能比学习好的学生靠前很多。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给少数学生逃课钻了空子。
第四,考核教师存在着问题。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虽然口头上强调教学工作重要,但实际上只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该教师就算合格。至于教师是否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则无从考核。结果是部分教师上课责任心不强,知识老化且结构单一。即使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也存在对专业新知识了解不够,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之甚少的情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