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乡愁的余光中

台湾诗人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乡愁》一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血脉相连,血脉喷张。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是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乡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人们对自己曾经所居住过的环境,以及家人朋友、精神文化等都抱有一种独特的依恋之...
    许青栀阅读 6,070评论 5 18
  • 昨天是孩子们参加快乐手工的第11节网络直播课程的学习,而我们要学做的手工是“蔬果也疯狂”,也就是需要孩子们用各...
    美丫头呀阅读 2,540评论 0 5
  • 为什么简书网页版无法修改头像呢。。验证邮箱的邮件总也收不到。。但是手机客户端就可以改。。不应该PC端功能最完善的吗
    度京阅读 721评论 0 1
  • 《西东》 这是我给《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写的一封信,不过很遗憾,我稚嫩的文字,没有展示出——在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里,...
    最是沉沦一瞬间阅读 1,742评论 0 2
  • 2017年2月21日,迎来了年后的第一场春雪。带着春节的余晖静悄悄的来到了这个人潮拥挤的城市;人们欢呼着拿着手机用...
    L期待N阅读 1,761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