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就愈发回忆起以前的年。
如果生活中真的有仪式感,那我仪式感的启蒙,就是过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小,记忆太模糊。印象中最深的,是九十年代。
地点是山东沿海的农村。
01
腊月二十三,北方人叫小年。
小年的到来,预示着年真的近了。
而对年少的我们来说,也是寒假正式的开始。
小年夜,吃水饺,然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看电视了。
农村,没有游戏机,那时候也没有电脑。
看电视是最大的奢侈。
一方面,平时爸妈不让看电视,甚至动画片也不让看,而且那时候有线电视信号还未普及,农村能接收到的少儿频道少之又少,每天傍晚6:25分左右,当地电视台会转播中央台的大风车。再比如很多城市同龄人都看过的《圣斗士星矢》,其实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集,因为转播的时候都已经播放了一部分了。就是这残留的半集,如果没有写完当天的作业,爸妈也不让看。
年少时动画片的缺失,最长远的影响就是,上大学之后,我把小时候想看的动画片全都看了一遍。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不赞成太压抑小孩子的欲望的原因。因为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点,就集中爆发了。于我,只是看动画片,没有危害性。如果是其他事呢?有很严重的后果也说不定。比如爱的缺失,又比如物质或钱的缺乏,都很有可能投射在成年后的人生中。
另一方面,寒假时,白天电视台也会转播经典电视剧,而过年时,大人的心情也是放松的,不大管我们。我们整天看电视剧,一般是西游记啦,新白娘子传奇啦之类的,反复播放过很多遍,但仍旧很过瘾。
小时候,快乐是件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件快乐的事。
小年到年二十八,舒服的一周转瞬即逝。
02
年二十九,是最忙碌的一天。家里大扫除,我和妹妹也必须帮忙。
九十年代,家里地面还不是地砖,都是水泥地,扫地都要洒点水上去,否则,扫一下就扬起一屋子灰尘。
我家旁边就是小河,河上结着厚厚的冰。
用石头凿开冰,装一脸盆水,回去洒到地上,开始扫地。
哦,对了,那时候没有通自来水,吃的水是大人到水井里打上来的。后来通了自来水,冬天水管也经常冻住。现在也是如此。据说是因为水管埋的不够深。我那时候问,为什么不埋的深一点儿呢?这样就不用挑水了。现在想来很幼稚,大人都懂得道理的。如果明知道道理,却仍做不到,一般就是钱花的不够多咯。农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物质是缺乏的,农民是朴实的,他们不会提要求,也没有争取权利的意识,只会利用已有的条件自己解决问题。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现在回看过去,会觉得那时候条件好艰苦。可当时浑然不觉。
有时候特别想好好写写农村。
我生于斯,长于斯。对农村的感情,很复杂。小时候会埋怨,甚至怨恨。现在,更多的是怜悯和心疼。
怜悯那么多农村的老人,心疼很多仍长在农村的孩子。
那里没有医疗条件可言,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扯远了。
回到打扫卫生。
懒惰是人的天性,但二十九那天,我一般很勤快。扫地,擦桌子,洗杯子。
因为,马上就过年了呀。
03
年三十,更开心啦。
和我爸一起调浆糊,不是买来的胶水哦,是自己用粉调的浆糊,农村人就是有这种本事,能不花钱买的东西就不买,而是动手自己制作。然后一起贴对联。
福字要倒着贴,对联要对着贴的很整齐。
中午吃大餐,即使家里只有四口人,也是满满一桌子菜。
下午要洗脚。农村有讲究,小孩子不能晚上洗脚,大人可以晚上洗。问我妈原因,她也没说出所以然,就说小孩子只能白天洗。只能照做。
接着,把第二天穿的新衣服新袜子新鞋子拿出来,放的整整齐齐。
那是很早就买好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大年初一的到来啦。
很多年之后,读《小王子》,认识了小王子唯一的那朵略有“矫情”玫瑰,才明白,那就是仪式感。那朵玫瑰不急着绽放,而是花了很长时间打扮自己,一片片的搭配花瓣,然后一天清晨,正好在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她才绽放出灿烂的容颜……
那时的我,也是一遍遍翻开新衣服又折起来,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
晚上看春晚。每年都叫嚷着要跨年,但每次都早早的睡过去。太多歌舞很没劲。
无忧无虑的时光,才能没心没肺的在那么关键的时刻睡着吧。30岁开始认真跨年,写总结定目标。却总是觉得时不待我。心里一年比一年没底,一年比一年慌。
那时候没有时光易逝的紧迫感。
那时候时间过的太慢,长大是那么的遥远。
那时候一年的时间好长,刚过年就盼望着下一年过年。
那时候常听大人聊天:小孩子过年最开心。
大人们似乎对过年不那么上心。
要不怎么没有小孩子开心呢?
要不怎么大人有时候连新衣服都不买呢?小孩子一定要穿新衣服的。
大人都很忙碌。农村的女人特别忙碌。过年也整天呆在厨房,男人们则会坐在土炕上聊天喝茶吹牛扯皮。
04
终于到大年初一,一清早,睁开眼,就扯着嗓子喊:妈过年好!爸过年好!
厨房里和隔壁房间各传出响亮的一声“好”。
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枕头边的新衣服新袜子新鞋子。
老爸甩出几张票子,说拿好。
好开心啊。
我家里条件算好的,老爸怕我们贪亲戚的压岁钱,都会给我和妹妹发很多,一般情况下,亲戚给的所有数目加起来都不如老爸给的多。所以,我和妹妹对钱的概念和渴望没有很多农村人强烈,家里也不会发生小孩子偷钱的事情。
吃了水饺,我和妹妹先到爷爷奶奶家问好。
爷爷奶奶的压岁钱从最初五块,后来涨到10块、20块。50块、100块。
在农村,真的算多的。
你能想象吗?
我现在仍记得,邻居到我家借钱的情形:说了半天,借50块钱。
想想好心酸,如果你是城市的小孩,吃一顿饭,买个玩具都不只那么多钱,而一个农村的大男人,不顾得自尊和面子,到邻居家,只为借50块。
即使是50块,都要冒着有去无回的风险。爸妈很善良,只要有,都会借给他们。
感谢父母,给我创造了相对好的条件,在很多同学没钱交学费的时候,我从来没为学费发过愁,从未品尝过没钱上学的无助和失望。
从爷爷奶奶家里拜年回来,和爸妈汇合,再一起去关系稍远点的同村长辈家拜年。同一个村子,很多人是本族,都需要拜年。
每去一家之前,我和妹妹都要问,这家人应该怎么称呼。
每年如此。
只记得谁家里条件好,一般会准备好吃的奶糖、牛奶糖;谁家里,永远是最便宜的硬糖,小孩子不喜欢吃。称呼一般是不记的。
有时候大年初一天气很好,地面上残留着雪。
有时候刮风,凛冽的风刀子一样割的脸生疼。
可还是很开心。
平时,一家人很少一起出门,浩浩荡荡的。
大人农忙时都忙着种地,干活儿;闲着打麻将之类的。
小孩子自己撒欢儿满大街、满山跑。
没哪个家庭有意识的培养亲子关系,好吧,即使只是写到这四个字,我都觉得这四个字放在农村的环境下,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是各个方面的,而不只是学校教育一个方面。
接下来几天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
走的差不多了,人吃圆了一圈儿,过了十五,就开学了。
年,就这么过完了。
05
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去过一个完整的农村的年了,可一切仍是那么清晰。
喜欢,也清晰。
不喜欢的感觉,比如不太喜欢走亲戚或太热闹,不喜欢总是被人问成绩问这问那,也很清晰。
仿佛只是在昨天。
有时候特别不适应在城市过年,感觉没有什么人情味儿。
但如果真的热热闹闹了,似乎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我原本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
不过,过去的时光,好,或坏,都在那里。
磨蚀着我的过去,腐蚀着我的记忆。
祝遥远家乡的人儿,生活越来越好。
祝所有人,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