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教你一个秘诀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一、教育法宝:因材施教

我亲戚的儿子很难管,上课上一半,他会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老师教一半,他会突然插嘴,跟老师表示不同的意见。

因为孩子是班上令人头痛的人物,我小姨子居然去跟学校谈,请学校给他儿子另外找个地方,让他一个人在那里自学——据说他是全台湾唯一一个“在校”却“自学”的学生。当时,有些老师不同意,拿出孩子的成绩单,指着上面的成绩对我小姨子说:“你看看这成绩,很一般,怎么能自学?”经过我亲戚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两年在校自学结束后,各位猜猜结果如何?这孩子居然以全校第一高分,考取了第一志愿——台湾大学的物理系,而且以高分获得荷兰茱顿大学物理系的入学许可。

这证明,每个孩子不一样,要用不同的方法教。

二、“等一下”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有一天,我问我小姨子是怎么教儿子的?她对儿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小姨子说:“等一下!”

我发现,“等一下”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延迟满足”,来自于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的教授华特‧米歇尔在1960年代设计的。他给一群学龄前的小孩每人一个棉花糖,并对小孩说:“你可以马上把糖吃掉,也可以等,等我出去15分钟回来之后再吃。如果你,能等,到时候我会再多给你一颗糖。”有些小孩迫不及待地把手里的糖吃掉了,也有些小孩用各种方法,硬是忍着不吃,等大人回来,好多获得一颗糖。

华特‧米歇尔的团队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持续追踪那些孩子,发现那些能够“等一下再吃”的孩子长大之后,不论在学业还是工作上的表现,都比“立刻吃下”的孩子强得多。他们SAT的成绩更高,更能压制自己的欲望,深思熟虑,忍受挫折并且抗拒诱惑。

这就是“延迟满足”——“我可以满足你,但不是现在,而要你等一下。为了得到更好的成果,必须压制自己,等一下!”

三、常说“等一下”,能培养孩子什么?

前面我曾经提到,当婴儿啼哭的时候,大人可以观察娃娃的需要,但是不一定要立刻满足娃娃。有时候,甚至可以“等一下”再去管娃娃。这里的“等一下”,已经是对小娃娃的训练。

带孩子出去游玩,你事先叮嘱:“现在旁边有厕所,你最好去上一下,否则等一下就没有厕所了,如果你非上不可,会很麻烦。”这个“等一下”,是告诉他要往后面想一想,也可以说是要早早考虑,事先做防范。

如果小孩不听,后来突然要尿尿,你又得叫他“等一下”——“等爸爸妈妈为你找地方,不能随地小便。”

这两个“等一下”,一个是为未来着想,一个是当下要自制。

更深一层的“等一下”,是教孩子优先顺序。譬如吃饭的时候,桌上摆了甜点,小孩一上桌就伸手抓甜点,你告诉他“等一下”,等把正餐吃完了,再吃甜点。小孩闹,你也不能妥协。你可以干脆把甜点拿走,甚至因为他闹,根本不给吃甜点了!这么做,因为你要训练他自制和计划的能力。

你也可以教孩子“等一下”,想想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或者“等一下一起做”。譬如你带他放学回家,看到邮差送来几封信,有孩子的儿童读物、有家里的账单,也有奶奶的信。孩子急着要拆他的儿童读物,这时候你叫他:“等一下!先把书包放下来,把奶奶的信送去奶奶房间,再把账单放在妈妈的书桌上,最后看你自己的。”

不要认为这没什么道理。要知道,如果你能教孩子从小就有计划,凡事有顺序,一步步去完成,对他未来会很有帮助。

四、妈妈爸爸也可以“等一下”

“等一下”也是安抚小孩的一种方法。

举个例子,当你带孩子去朋友家玩,到时候,你要带他走了,他跟朋友的小孩玩得正开心。这时候你非要他立刻走,他八成会吵闹,你可以用个方法,就是说:“好!我等你一下,让你多玩10分钟。你自己看着钟,长针指到二,我们就得走。”

所以,“等一下”也是缓兵之计,而且孩子愈着急,愈不愿意等待,或者愈是冲动的时候,你愈要叫他“等一下”——“等一下!你先别急。你先想想你这么要求对不对?你先想想你的身高不够,不让你坐云霄飞车,是为什么?是为了你的安全啊!等你明年再大一点,够高了,就可以玩了。”

可以说,“等一下”是教孩子等待,等时机成熟了;也是教孩子冷静,细细想想自己有没有道理;还是教孩子“这世上不是只有一条路、一种选择。你可以等一下,找另外的一条路”。

如果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制,就知道计划,就知道用时间换取空间、用时间换取更好的回报,甚至就知道可以等一下把事情集中了,再一起完成,是不是更能事半功倍?

五、“等一下”的原则:说话要算话

“等一下”确实是教小孩的好方法。但是有个原则,就是大人要有信用,好比“曾子杀彘”。

曾子的太太有一天要上街买东西,孩子追着哭,曾子的太太就哄小孩:“你先回去,等下我回来给你杀猪吃。”等曾子的太太回来,曾子就要去杀猪,太太阻止说:“我只是骗小孩的。”曾子说:“就算是小娃娃,也不能骗。小娃娃处处跟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你说话不算话,是教孩子欺骗。妈妈欺骗孩子,孩子不信妈妈,怎么能算是好的教育。”说完,就真去杀猪,烧给孩子吃了。

同样的道理,大人可以叫孩子“等一下”,但是,“等一下”不是就算了。所有的“等一下”,后来都要兑现!它是要求,也是允诺,是亲子之间建立互信最好的方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