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拾雷锋精神引起的思考-如何应对负面舆论

        雷锋精神代表着“存善心,行善事”,但由于现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出现偏差,使人们的关注点不放在行善事上,而是引发诚信危机,比如一个老奶奶不小心跌倒了,路人过去扶一下是人之常情,但现在人们第一意识想到的是,这会不会是碰瓷,然后大家或保守围观或转身离开,谁都不敢当出头鸟,因为无数次的新闻报道出现了老人故意跌倒碰瓷的现象,使人们行善事时怀有了很强的戒心,这种歪曲的价值观已经深深影响了大多数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已经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有些偏差的舆论通过大人影响到了小孩,比如小孩对警察、医生、老师这些光荣而神圣的身份已经产生了恐惧,为什么呢?因为小孩不听话时,大人会说,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抓你,再不听话就叫医生叔叔给你打针,再不听话就叫老师教育你,所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警察、医生、老师就是惩罚的代名词,长期的耳濡目染,小孩会对这些职业产生强烈的厌恶感,长大后就会抗拒这些职业,甚至会产生摩擦。

        舆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指导,也可以令人产生歪曲的价值观。如何解决负面舆论产生的不良影响,在于以下方面:一、不管是新闻舆论还是教育孩子,必须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多传达正面的价值观,而在对负面现象进行评论时,必须正确引导人们的关注焦点,并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上的评论鱼龙混杂,国家要加强舆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杜绝负面舆论的发布。三、弘扬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和精神,特别是雷锋精神,“存善心,做善事”,更是从根本上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杜绝负面舆论的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