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兵团: 送你一束沙枣花

(其实这里应该插播一首音乐,非常动人,兵团情歌:送你一束沙枣花——李秀莲)

(阅读时请打开这首歌)


十一前夕,两个人一起去了石河子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听到了这首歌,让我热泪盈眶,明明是一首很欢快的歌,悠扬的曲调让人回到了那个年代。

(无数军人和支边青年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中)

当年那批年轻热情满怀梦想的军人和支边青年来到新疆这块荒芜之地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博物馆满是一张张年轻的笑颜,有多少人离开了家乡?又有多少人一辈子再没回过故乡,留在了新疆安家落户。我很感慨那个年代人们的情谊,感谢你们为新疆付出的青春和热血!

(女兵和女知青们)
(年轻的笑脸)
(王震将军和士兵劳作休息时)

我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新疆兵团人,我的外公是上过战场的军人,是跟随部队进入的新疆,我的外婆是支边女青年,都是四川人,这一辈子就留在了新疆。

为了建设新疆,像外公外婆这样的人太多了,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

(外公外婆年轻时的合影)
(我的家:新疆兵团第八师一三三团)

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人工耕地)
(大生产建设中:谁说女子不如男?)
(年轻的笑脸,很快乐)

为了建设新疆,有全国各地拖儿带女的大批建设者的拓荒,有不让须眉的两万山东姑娘西出阳关的奇志,有十万上海支边青年西去列车窗口的挥手……

(戈壁母亲)
(年轻的女兵进入新疆)
(革命军人证明书)
(当年的结婚照片)
(那个年代的结婚证书)

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他们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当年老兵穿过的大衣)
(少有的、立下汗马功劳的卡车)
(结婚的新房)
(当年的住宿)

如今的新疆兵团是这样的,以我的家乡一三三团为例:

(广场)

(公园)
(送你一束沙枣)

老一代军垦前辈,谢谢你们为新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新一代青年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我们会将军垦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很自豪的对别人说:我是新疆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