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带着孩子去了中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组成)之一的白鹿洞书院(庐山五老峰山脚下),又在网络上了解书院的发展历史,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到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方得以兴盛。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 是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理学集大成者 [56],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并称为“孔孟朱王” 。
朱熹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及佛、道教思想 ,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还著有一千二百五十多首诗作,有着不容忽视的造诣和成就 。
书院里立着朱熹像,此时也有很多疑惑,我发微信问老师关于朱熹思想的问题(是否存在偏颇等),得到老师详细周全的解读并给与合理性建议后,推荐我看朱熹《近思录》,并说:“比如要驳斥朱熹的说法,那就得先搞懂他的意思,如果连他的思想主张都不知道,那驳什么呢?”又说:“第一,别脱离时空背景来看人事,站在古人们积累传承下来的知识基础上批判他们落后、笨蛋;第二,别站在上帝视角看人事,就像人看电视,项羽、诸葛亮咋这么笨呢,若我就如何如何,实际上如果是他就屁也不行;第三,要评论什么人事,最好先了解他们的本意;朱熹是个大学问家、思想家,在古今人类中来说算是大拿阵列了,他的一些具体看法说法在今天来看是过时了,但在他的时代就未必!”
回京后,我便买了两本由中华书局出版杨浩译注的《近思录》,另一本留给朋友。《近思录》“入门书”的地位是朱憙亲自“指定”的。朱憙说过:“‘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处“四子”,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边看原文边看注解到48页,感慨这是一本好书,初读不容易把握其中要义至少也要过三五遍,再慢慢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