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天一色,让我想起若干年前推理杂志还没有创刊,大家一起混推理之门网站的日子。那时候推理之门有好多国推大神在线,可以看到他们创作的精彩的推理谜题、原创推理小说等等。这里聚集着一群热爱推理的创作者们,这其中便有水天一色的身影。后来推理杂志创刊,水天一色受到“招安”成了推理杂志的编辑。我将自己当时还不成熟的推理小说投稿给她,由此对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早在那个时候,水天一色就已经创作出了多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作品。可在水天一色从推理杂志辞职之后,便淡出了推理圈。十数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水天一色有新的作品发表,可是她的旧作《乱神馆记之蝶梦》仍被翻译成日文,打入日本推理市场。在国内她的长篇作品也陆续再版,其优秀程度仍能超越不少当下的原创推理作品。
杜公子系列之《盲人与狗》也是水天一色早期作品之一,字里行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故事里我们看不到手机的痕迹,旅馆里边也没有装摄像头,角色们创作还在使用钢笔(而不是用笔电或平板)……这些细节描写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沉淀了时间的作品。
水天一色偏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小姐探案系列,便把“日常絮语中暗藏线索”的风格也渗透进《盲人与狗》的叙事当中。初读时可能感到不适——作者好像在絮絮叨叨在记流水账,情节感觉也像散落一地的珠子串不起来。以至于很多读者可能无法接受这种风格,便认为作者叙述罗嗦。但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巧思:她把关键线索藏在看似无关的细节里,如同树叶藏进森林。就连书名作者也进行过一番考量,特意添加了干扰项,以避免过早暴露核心诡计。
然而,这部作品只要坚持到最后的20%,就会突然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推理迷对其大加赞赏了。因为最终作者给了你阅读推理小说最原始的快乐——和作者公平竞赛。这本书把所有线索都摊在明面上,连侦探杜落寒知道的都和读者一样多。当最后杜落寒在医院里仅凭许飞的描述就推理出真相时,你会体验到“原来我漏掉了这么多细节”的恍然大悟。那些看似杂乱的细节突然收网,才知道原来前面全是伏笔。此时方会惊叹作者的布局谋篇的能力。
至于作品中的核心诡计也是朴密无华,既没有高科技炫技,也没有为了“杀人”建造一座奇怪的房屋(没错,岛田老师我就是在说你),更没有出现让推理迷狂喜的密室。这里只有一群普通人困在旅店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用谎言和演技互相角力。故事中只出现了一处死亡留言和密集的伏线布局,只靠超强的语言叙事便支撑起了整个核心诡计。因此,《盲人与狗》即便放在今天,这种纯粹的本格设计依然不落俗套,它证明国产推理不仅有社会派的深刻,本格解谜同样能做出独特的本土风格。
如果你是推理迷,建议耐着性子读到最后;如果你是普通读者做好“前闷后爽”的准备,也许会意外爱上这种“慢热型”推理。毕竟,在这个追求快节奏反转的时代,能精心打磨作品的作者,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