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
被墨墨钦点后,脑海中总是无限翻唱这首歌。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小白的我对墨墨大指点的渴求。
精力管理问题
我遇到的问题是早起做到了,反倒效率高不起来,一整天昏昏沉沉的,反倒陷入了焦灼的状态。墨墨大给出的建议是从提前半个小时渐进式做起,不能一下子提前四个小时,神经系统和身体机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接受这种适应过程,并和这个过程高度磨合。
因此我不再焦灼,我以每周提前半小时的速度渐进,目前处在愉快的运作氛围中。我得谢谢大牛墨墨大的指点让我迅速结束焦灼。
输入太少问题
我遇到的问题是写来写去也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故事片段,因为输入量太少,以致于别人笔下的历史精典、时下热点都跃然纸上时,我只能反反复复地写自己经历的往事。墨墨大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搜索,网上搜索观点的相关故事,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日积月累就变成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不再词穷,网搜解决了我眼下的资源枯竭问题,对此我得谢谢墨墨大的指点让我迅速摆脱困境,并迅速找到出口。
写作逻辑问题
我遇到的问题是:总是写着写着就跑偏了,要么刹不住闸找不到切入点,要么案例偏离了观点。
墨墨大从我的作业《感恩你的点我的醒》一文下手进行了全文一对一教练:首先结构上将杨奇函和师北宸划分为外界商业角度给自己的提点,将班主任王远东和师傅焦卫军划分为生活中恩师的提点,将妈妈和老哥划分为亲人的提点。其次首尾呼应上,开头开的平白无奇,引起不了作者共鸣,而且全文缺少一个呼应主题的结尾,显得有始无终。再次文章题目显示的是你的点与我的醒,所以开头和结尾都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比如开头可以写成:我之所以有现在的思维模式和执行力都源自于这些老师和亲友们的指点......
于是我不再畏惧迭代作业,并激起了我迭代作业的浓烈兴趣,对此我得感谢墨墨大的一对一教练。
结束了焦灼,结束了词穷,并被一对一教练《感恩你的点与我的醒》后,我意识到如果生命中能够遇到大牛哥或大牛姐原本就是一件幸事,如果还有幸被大牛哥或者大牛姐钦点指点,那就是幸事的平方;如果自己还能将指点落到实处的话,那就是幸事的立方,而如果自己足够灵动能在落实的过程中加以类比,点成线,线成片的话,那就不单单是幸事的事了。但终将不能忘却大牛哥和大牛姐,因为“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道出的是有质量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