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会长-水九千
猫大是一只流浪猫。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门开着,突然一只猫闯了进来,那样子不像“私闯民宅”,倒像是“微服私访”。屋子的角落都巡视了个遍,而后大摇大摆走了出去。惊得我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后来回过神来,就给它起名叫猫大,大胆的大,大爷的大。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了,结果有一天,它又出现了。这次它像回家一样,把自己当成了老朋友,不急着走。再后来,它隔三岔五就会来,有时会准备火腿肠给它吃,有时候是肉或小鱼儿,再后来就直接给它准备猫粮。于是,它便每天来报道。
来的时候,会在窗外发出柔弱的叫声,让人不忍心不开门。吃饱喝足,它通常会睡上一觉,有时它会故意卖萌。每当看到它团成一个球睡的无比香甜的时候,自己内心仿佛也感受到了一股安详和甜蜜。想走的时候,如果开门不及时,它就用锋利的小爪子挠沙发。不知不觉,已经相处了大半年的时间。
其实,在认识猫大之前,一直想养一只猫儿,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怕自己养不好。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和猫大建立了稳固的关系,也才发现养一只猫儿是简单的事情。
一只猫儿教会了我如何培养微习惯,也就是先迈出第一步,再接着迈第二步,不知不觉就会走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和魔力,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一件原本以为非常艰难的事情。
人人都能做到的微习惯
微习惯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让我们来看看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给出的具有科学依据的答案。
微习惯就是“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改成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把每天写3000字缩成每天写50字,把每天积极思考改成改成每天想两件好事。”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习惯其实远比这45%所代表的含义更重要。因为习惯是不断的复利行为,要么收获颇丰,要么贻害无穷。与其让坏习惯毁掉自己的人生,不如让好习惯成就自己的人生。
习惯每天锻炼30分钟,足够改变你的体格;习惯吃更加健康的食物,会让你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习惯每天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个小时。
作者是通过挑战一个俯卧撑开始的微习惯,从此人生走向了光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自己的微习惯。微习惯越是建立在发自内心想做或喜欢做的事情上,越容易成功。
微习惯的最大好处是,在完成微目标之后,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惯性。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它有一套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的固定系统。但好处是,一旦养成健康的好习惯,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轻松。
微习惯是重新开始的完美方法。每天都能获得小小的成功感,这样就不会被巨大的目标吓破胆,也不会受目标未实现所带来的内疚感和缺憾感。
微习惯养成八步法
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例如,每天跑步并不是为了表面上的减肥,而是为了身体更健康。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例如,把决定每天早起,改成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还可以根据行为方式来选择习惯。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灵活,并容易取得成功,获得正能量。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例如,我现在对自己的奖励机制就是,假如当天完成了书评写作或其他小目标,便奖励自己画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以在完成小目标后,允许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五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当想到某件事情,要立刻记录下来。一项研究显示,把想法写在纸上时,会让其在大脑中更加突出。脱口秀主持人杰瑞·宋飞有一个很有名的做法——每天都会写一些笑话,任务完成后,会在日历上做记号。他深知养成习惯、提高抖包袱的关键是记录每天的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也许一开始你只想做一个俯卧撑,只想写50个字,可是一旦开始,你便不知不觉多做了几个俯卧撑,多写了几百个字。这样做既没有心理压力,还有超额完成任务的快感。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高期待值是长远的大目标,但如果每天都盯着大目标去努力,很容易受打击和泄气。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天的微小目标上。所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很重要。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在习惯成自然之前,一定要有耐心。
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旦拥有了一个新习惯,便可以尝试更高的目标。
老子早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当无法持久坚持改变时,不要怀疑自己,而是要反省自己所采取的策略是否恰当。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养成习惯的过程,就是选择做自己的过程。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先从更好的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