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能给父母带来期望的短期效果,只能帮助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图一的案例,清晰的告诉我们孩子的内心:你有权伤害我,我也有同样的权利伤害你。妈妈越惩罚,孩子越报复。对待惩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人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打孩子有用的话,一次就够了。
父母要怎样才能从“听我的话,否则就会······”转念为尊重与合作,我觉得首先要承认惩罚打骂,实际上是为了缓和掩饰自己的挫败感。你在打骂孩子的过程里,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宣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需要去完成,这时的满足感来自和谐的互助与合作。如果过度的使用奖赏,会把孩子推向“只有获得,才有价值”的错误价值观里。之前就看过关于要不要用零花钱奖励孩子做家务的讨论,如果要追求平等,那也应该承担义务。所以家务也是孩子分担的一部分,但是和零花钱没有关联。
我也在慢慢的淡化对孩子的奖赏,因为之前参加过打卡赢礼物的活动,所以自己也和豆豆计划了很多的打卡,有一些实物的奖励。偶尔豆豆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问:做这个有奖励吗?我才醒悟孩子的洞察力很敏锐,过度的奖赏增长了他们的物质观,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强化贡献和合作获得归属感。比如在孩子打卡的时候,我也坚持学习,豆豆会问:妈妈,你做这个有没有什么奖励。我告诉他没有实物的奖品,但是我会收获很多没有涉猎过的知识领域,能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力等等。
前几天我们在打卡分级的时候,豆突然说:为什么以前觉得很难的,我现在觉得很有趣了。然后自己还挑战了新的级别,大段的句子,磕磕碰碰的读下来了,结束他问我:有什么奖励吗?我环顾四周摇摇头,我没有准备什么礼物给你,No gifts,but respect。虽然没有礼物,但是你让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然后学着英语老师的语气鼓励他「you surprised me」[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