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出运动员某海洋未婚妻涉嫌诈骗,而此前各种头衔出现在公众视野,大概率是好运走过了,好的福气挥霍的差不了,鸡飞狗跳之事就出来了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老同学告诉我说她被我们同班同学骗了15W,我有点惊讶怎么被骗了那么多?
她说,你还记得那个同学吗?
我说,当然知道了,我们那个时候还去过她家啊!
她说,就是她,后来在某市又联系上了,她开好车背名牌包,打扮的又漂亮,我就觉得她好有钱再后来找我借钱(投资),前后借了(投)15个,再后来就要不回来了,说没钱,要么就去告我吧!
我说,不会吧,怎么能被外表迷惑呢?你还记得咱们以前去过她家吗?我就感觉她和她妈的描述和其本身是不符的,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ps:我们几个同学是从县上到市里上学,又过一年班里来了一个家住市里的同学,看起来还很文静,说起话来就不文静了,她妈妈也经常来学校看她,还极力邀请我们几个学校去她家玩,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同学和她妈妈的表达里感觉一定是富家子女,有一个周末我们几个同学回去了,沟沟绕绕总算找到了,最后在她家吃了一顿韭菜馅饺子,再后来我不再跟此同学过多接触,再后来此同学总是被男同学戏耍,再后来此同学转学了,再说起这个人我却印象非常深
每一个人都会先以人的外在作为主要标准,再观察你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而骗子和被骗的人(傻子),一个有需求一个也就有了市场,定是相互吸引的,因为“傻子”被其外在蒙蔽,也就失去深层的思考和观察的能力,但凡多点爱慕虚荣,求点什么图点什么,想走个捷径,保准前面一个又一个大坑等着你,也好,一个人在25或30岁之前,把该踩的坑都踩了,大概率以后不太会吃亏上当
可能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再后来受启蒙教练的影响,不大走偏的保持着独立思想,在少年青年中年的路上,在不断的遇见和经历也不断的调整着三观,从十几岁去市里上学起,不喜欢太过于吹嘘的人,父母做什么的家里多有钱等等,不管走到哪,凡遇到这样的人,始终是保持距离不会太走近
而随着一个人成长前行的经历,也会出现偏差,投点机取点巧,我也毫不例外,27岁左右体验过,沉浸式的感受了心力交瘁和身心煎熬,人要想此身(生)清净,就少动贪念妄念,也不会感召贪果恶果,烦恼随之远去
而能从这里得到教训的,这人就是有大福气的,那些偷奸耍滑还能得利益,尝到甜处之后,继续着这样的模式,大概率,后面会有“大福气”等着你,再让你转身,这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享的福,都是在告诉你,什么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