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该怎样寻找到内心中的“真我”,此主题正好与文叨叨写作训练营提到“真我”的观点相似。本文从这本书的角度再次来解读,除了通过写作能接近“真我”之外,还有哪些途径也能够接近“真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而日常所谓的“自己”通常与真我存在隔阂,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有各种身份认同。然而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物品,我不是我的家庭... ...真我所追求的是喜悦、和平。
真我的圈外包裹了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甚至更大的圈外还包裹了物质。怎样找到真我呢?需要真我与这些圈外包裹的东西建立联系。
1、真我与身体的联系。跑步、瑜伽等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关注自己的呼吸。
2、真我与情绪。观察自己的情绪,其实我们对某件事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种叫做胜肽的东西,在某种情绪出现时而产生,而胜肽需要饲养自己从而让你产生这种情绪。比如总是扮演受害者。要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我们首先臣服,先接受这种。然后再观察自己的这种情绪,是不是可以有另外的认知呢?ABC的逻辑:
客观事实A:因为堵车半夜才回来,导致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已经浪费了半天时间。
认知B1:本来计划的事情是一整天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但是现在不能了。
情绪C2:好烦躁!!总是这么倒霉,这半天也没什么可以做成的事了。
B1:还好有半天时间,其实半天时间依然是我的时间,如果我不去做点什么,可能真的被浪费了。
C2:及时半天我也能过得非常有价值。
3、真我与思想。这一层其实与李笑来提到的元认知非常相似。也就是其实我们自动启动的是我潜意识给我们的指令,这套系统很容易出问题。需要我们调用元认知,观察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考,更佳的思考应该是什么?
4、真我与角色扮演/身份认同。将真我与身份认同区分开,我不是我的身份认同。比如主人翁虽然对去婆婆家是不情愿的,通常一拖再拖想尽各种方法不去,去了也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这个其实是误将自己的角色扮演与真我混淆。然而在转化了角色之后,惊讶发发现自己婆婆也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比如真我让我觉得跟同事客套浪费时间,然后这个时候是角色扮演的时候。需要我去客套。
最后再来谈谈写作,写作也是唤醒“真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甚至能够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且,写作相比较以上方式,更是我们最低成本开始修炼这项技能的工具。
经过这样的修炼,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初衷并非是“真我”的声音,聚焦点集中在怎样通过写作打造品牌,获取影响力及收入。其实“真我”声音是渴望通过写作来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开始有深思问题的习惯,提升自己最底层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