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能想到这个题目,我也是服了我自己。
前不久,和开心的大王老师来了次心灵碰撞,还真有些火花溅到了内心。
灵魂拷问一:让开心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没关系,好好想下,不着急
大概顿了一分钟,随口说道:最原始的想法么,就是想让她接触音乐,因为我蛮喜欢音乐的,能让自己开心,如果哪一天有喜欢的曲子,上手就能弹出来,那不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当然了,随着学琴的时间慢慢增加,有些感受还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考级,音乐会,这些经历带来的成就感还是显而易见的。
灵魂拷问二:你觉得莫扎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音乐家咯,很有名,是个天才,故乡在萨尔兹堡,我还去过,有很多著名的曲子,比如侄儿之前考试弹的第三协奏曲,其实,我也不懂到底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会很清楚,因为他离我们很远,无论是时空还是地理上的,都很遥远。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却会貌似很“专业”的去“指挥”孩子们,你应该怎么弹。其实,我们根本不懂,或者是不懂装懂,但娃们至少通过手指多多少少感受过。
这个突然让我联想起了今年开心考级时的一件事,那会开心练琴时,我无意中表达了“弹的快一定是弹的好”的观点。于是,开心的弹琴目标建立在了速度上,而忽视了其他细节,最后当然是受到了教训。于我,却是更大的心得体会,从此我不再轻易指导开心练琴,本来人家好好的在路上行走,甚至有时还能跑几步,由于我的加入,反而直接带到沟里去了。
目前开心每天自己练琴,每周自己上课,弹琴是她每天的习惯。虽然娘亲不太清楚练琴和上课的内容,但开心的状态是愉悦的,前两天偶然听到一首陌生的曲子,旋律很美,像在跳舞,问开心此曲名曰“飞舞的叶子”,是她第一遍上手弹的效果。为娘当时真的被惊到,之后的“北海海盗”更是自己弹弹唱唱,很是满足。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放手不是不管,是让父母站到孩子的角色里,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行为层面不过多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看到开心的练琴状态,我知道,一切在轨道上。
从接触到习惯,到爱上钢琴,能通过音乐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绪,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所幸,这条路上,开心并不孤单,有大王的用心指导,有妈妈的陪伴,和你一起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
明年开心就整十岁了,将步入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周期,从0-2岁的安全感,到2-5岁想要探索世界的好奇感,再是5-10岁特别想要和朋友相处的社交认同感,10-14岁将是界定真实自我的重要时期,什么才是真正独立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一些技巧和天赋的传达?绘画、写作、书法、运动、音乐这些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抑或是某一个项目或公益活动,让这股力量能点燃内心的火花?我还不得而知,但妈妈会努力让你去体会。
最近看到这段文字很喜欢,“要怎么培养一个理想的孩子?其实就像养花,重要的是认识它的内在规律。我们无法控制一朵花怎样长大,什么时间开花。它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适宜的环境、光照和水分,然后就是等待。话虽如此,但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好在妈妈会坚持不断学习,跟上你的步伐,陪伴着你不断长大。
2019年岁末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