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做"容易保养"的人

“一个‘容易保养’的人,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了周围人对他的期待,与他相处也不用费太多功夫或花什么心思去维系。”

 这是米丽娅姆•梅克尔,一位德国女郎的感悟。40来岁之前,她都是这样一个“容易保养”的人。遵照父母、师友、社会的期待,按部就班地成长,小时候是“别人家的孩子”,成年后毫无悬念地晋身社会精英,年方32岁,头衔已包括:德国最年轻的教授、当代最著名的权威媒体人、政府要员。而立之年,她已经抵达人生的巅峰,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整个一开足马力的德国战车。

 她同时在大学授课、做学术研究、担任州政府发言人、为企业提供咨询、给国会建言、主持总统竞选活动、写书、写专栏、发表演讲等等。严格按社会界定的精英人士标准,玩命地工作。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在瑞士的圣伯伦和德国的柏林两地生活,意思是在两个国家同时安了个相对固定的家,期间频繁穿梭于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以及美国、中国、新加坡、迪拜、俄罗斯等国,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所谓的家基本上也就是个换衣服的地方。不仅如此,哪怕在家的日子,也难得清静下来,譬如周六去购物途中,总会至少遇到三个熟人,然后聊天喝咖啡啤酒,浑然忘却出来的目的。 

卓越的米丽娅姆女士似乎永远不会出差错,从不让人操心,一贯保持着他人眼里的模范生、成功人士的形象。直到,某个星期一的清晨,安静地阅读报纸时,她突然听到一片嗡嗡的噪音,难以忍受,以为家中的暖气片出故障。她请了维修工前来,结果大出意外,房间里根本没有任何噪音。那噪音是她自己脑子里发出的,有个专业名词叫“幻听”。向来打得满满的鸡血,突然泄漏了,容易保养的身体不声不响,直接关闭了工作能力。 

她不得不叫停工作去看医生,得到的诊断是“职业枯竭”,成功人士专有病,由过度工作引起的身心疲劳、精疲力竭、过劳,通俗点解释就是“高档忧郁症”。 

好像除了住院治疗,别无它法。她选了一间位于山里的疗养院,接受禁闭式治疗。 

治疗是这样开始的:48小时之内,没有书、没有音乐、没有电话、没有电脑;不能带手机、不能看电视、不能阅读、不能听音乐、不能与他人聊天。也就是说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屏蔽外界的信息,唯一得到医生允许的事只有以笔书写。 

咣当,整个世界的门在米丽娅姆的面前关闭了,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煎熬的48小时。她狂躁着,拼命地在纸上写下头脑中的想法,不知不觉把对外界的牵肠挂肚,转向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开启了与自身的艰辛的漫长的对话。 

她发现“自己不是普世准则所构成的齿轮组中的例外”,老天爷没有因为她的成功而格外照顾她,她的心灵和身体都像普通人一样,超负荷运作就会崩溃。其实,在崩溃之前,身体已经不断发出信号:睡眠不佳、心律不齐、虚脱等等,但她采取鸵鸟政策,选择无视,用意志力和葡萄糖压住了所有苗头。 

她发现“直觉判断通常是正确且重要的”,而自己常常被思考的洪流所淹没。她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别人怎么认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拗口),或者反之,纠结在期待的期待、假设的假设中。 

她发现“追究完美终究不过是去完成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束缚”,有时接受某些例外或者放弃某些事,是必要的。 

她还发现自己是个太“容易保养”的人,表现之一是穿的衣服,用的物品都是容易保养的,不需要花费心思的。表现之二在现实中发生了无法说服对手的情况,她就在自己心里过滤掉此事,自欺欺人地解决了。其实是兜进了自己的心灵,但冲突不会在自动消失,只会在心灵里发酵,积累到某一天成为更大的麻烦来骚扰她。 

她发现…… 

她醒觉“我是人,我有我的生命、我的思考、我的感觉,我不要为了迁就他人而过着别人的生活,我要过我的生活,完全出自我的意愿而且为我自己。” 

多么痛的领悟,决定就是:不再做“容易保养”的人,“希望别人对我多花点精力”,她是需要“小心保养”的精致品。 

在数月的山间疗养结束前,米丽娅姆写了封给生活的信,一改雷厉风行的风格,温情絮语“亲爱的生活,你好吗?”喃喃呼唤“回到我身边,请接受我,我也将接受你”。 

“这些花为谁开?”“为自己。”答案正确,可喜可贺,“职业枯竭”拜拜了。 

毫无疑问,梅克尔的治疗相当成功,病愈的同时,收获了附产品——《写给我的生活的信》一书。借由这本书,数万读者介入了梅克尔的治疗过程、思考的路线。如果有人藉此案例,来反省自己的生活,得到正能量,可算梅克尔的一大贡献。据介绍该书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在德国掀起关于“过劳”“工作倦怠”的热议,那个已经从繁忙日子里抽身的梅克尔,是否再次被裹挟进这一波洪流里去了?还真让人担忧哎。

  “容易保养”的人,只是提法新奇特罢了,工作狂的近义词呗,这种类型的人太常见了,只不过米丽娅姆女士对工作的投入,“狂”至极端,不可取。如果你是“容易保养”的人,恭喜你,说明你身体底子厚、皮实,智商高、能力强,功成名就不是梦。但是“容易保养”不代表不需要保养,工作与生活之配比须科学拿捏,减工作强度增生活情趣,少一点活在他人眼中,多一点关注自己的内心。拥有“容易保养”的底子,要珍惜要“小心保养”,甭让“职业枯竭”来敲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一次的开始 都是走向终点的倒计时 是不是每个故事 都是苦乐交织 最初的相识 到点到为止 也许每一件 都是人生的小...
    兰雪之泠阅读 326评论 0 3
  • 早上起床去4s店把车做了保养,在此期间一直抱着书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心里感觉非常紧迫,想到前几天和丽红一起感召还未...
    顾国胜阅读 250评论 0 0
  • 1、感赏今天顺利办了所有的事,宇宙还替欢宝宝省钱!中午出去包流量,充公交卡,买油画笔真顺利。(1)一样的价...
    o糖果罐o阅读 130评论 0 0
  • 作者:慕衲 美国波士顿 鲁笑住在滑雪场附近的旅馆,白天滑雪,晚上去酒吧喝酒聊天,尝试慢慢融入美国人的角色。虽说美国...
    木呐2016阅读 2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