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式整理器物的前世今生
很多喜欢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关于器物的癖好。食器、用具、住行等周围围绕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充满自己喜欢器物的房间放松身心,享受被喜爱包围的感觉。
器物之于生活,可治愈人心,呈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态度与美好。器物之于你,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人的一生,是使用器物的一生。一个人的历史,可以拿他使用过的最重要亲密的器物来编年。
对于个体而言,所谓切身的幸福,大概就是家。家是一所居宅中所有的感情,这些感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也包括人与器物之间的。
妆匣:对镜贴花黄
“妆匣”,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词,虽不为现代年青人所知晓,却曾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成为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整理器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饰盒”。
妆匣中的首饰并不限于梳妆用的簪钗,还有璎珞、别针、项圈、项链、手镯、坠链、领扣、耳环、戒指、玉佩等等琳琅满目,身体的多种部位都有相应的装饰品,大体可分为六类: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和配饰。
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中国古典的梳妆盒通常是一个小小的可携带的方形盒子,打开后盖子的内侧有一面斜放的有镜子或是抛光金属。梳妆盒子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开启可用来存放脂粉、香水、饰品和其他小物件;下部开启两扇门,内又有镂雕的两扇小门,小门内有对称的四个抽屉,底部为一大抽屉,均用于摆放梳妆用物。
此处配手绘插图
随着梳妆盒功能越来越多,形体越来越大,仅仅做成一个匣子似乎不能满足女人们梳妆打扮的舒适,至清朝中期,中国有了梳妆台这个家具品类。那时的梳妆台叫镜台,类似专用的桌子,台面上竖着镜架,旁设小橱数格,镜架中装一块大玻璃镜。镜台面下设小抽屉数个,面上装围子。受欧风薰陶,民国时期玻璃大量涌人民间,梳妆台大量出现,带有洋式建筑风格。
与西方梳妆台同步进入中国的还有高度专业、品类齐全的化妆品和化妆工具,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现代女性的梳妆台常被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和缠绕在一起的首饰堆得满满当当,不仅影响心情,也让梳妆台成了残污纳垢之地。
整理梳妆台和整理妆容一样重要。借助良好的整理方法和习惯完全可以做到告别乱糟糟的梳妆台,既可以保证自己化妆美美哒又能使梳妆台保持整洁,遵循以下整理步骤和整理法则助你打造完美干净梳妆台。
现代梳妆台整理宝典
第一步:分类。将彩妆品、护肤品和香水进行分类整理。护肤品是早晚都要使用的,化妆品只在早上使用,而香水则是点睛之笔。彩妆用品较干燥,护肤品较湿润,两者保质期也不同,若不小心混合,可能会变质。
第二步:丢弃。化妆品和皮肤亲密接触,且大部分是日化产品,所以过期的、残破的、变质的物品建议都要丢掉。旧的海绵等每日需要安抚皮肤的化妆工具,也需要干净清新。
第三步:定位。专业化妆师工作时随身携带的化妆包就是一个梳妆台,所有化妆品和工具多而不乱的秘诀就是定位和取物必归原位。化妆师专用化妆包一大特点就是多口袋,每类或每个化妆品和工具都能有固定且合身的位置,不会因为搬来搬去而重新凌乱。我们外出旅行的时候可以学习化妆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必须的化妆品,然后找一个口袋多且设计紧凑的化妆包或化妆盒收纳好这些化妆品。
第四步:归置。不同于古代女子,现代人会采用许多更为实用的、多种尺寸的、透明的化妆盒来归置化妆用品。乐坛天后王菲的梳妆台曾经由于爱女的“出卖”而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大家佩服她是怎样将那么多品种不一、型号各异的化妆护肤品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不难发现王菲选用的收纳神器都是可视化的,这就是整理中的透明法则。透明的收纳装置会让你对所有的物品一目了然,不会让你因为“看不见”而忽略或忘记了某些东西。最后,别忘了为自己繁多的首饰找个安身之处。利用造型独特的首饰收纳架,将耳坠、耳环、项链、手链、戒指等首饰挂上去,分门别类,整整齐齐。
内敛的古代箱式收纳
与西方的柜式收纳不同,在中国古代,箱体是主要的收纳用具。或许是由于箱子的收纳更加系统化,也或许是因为箱子的封闭性与中国人内敛的个性相符合,古代中国人对箱式收纳情有独钟。这或许与箱子的灵活性、方便运载相关。中国古代的“箱子”可谓种类繁多,包括药箱、镜台、官皮箱、轿箱等各种不同的收纳箱,分门别类,各有所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居家收纳系统。
衣箱随行
在明朝宫廷画卷《出警图》中,描绘了万历皇帝戎装出行的盛大场面,其中就有一个场景为四名轿夫抬着一对朱漆带底座的衣箱。还有专门的打伞、护卫跟班,好像箱子里储藏的物品十分贵重一般。在很多古代皇帝出猎、官员出行的绘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衣箱随行的画面,都表明了这种家具在古代的常见。
衣箱,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形制多为方形,正面有铜把手,两侧也有侧把手。有些衣箱还会在四角包裹上铜叶,避免磕碰损伤。在古代,衣箱除了用来作为储藏衣物之用,还用来收纳金银财宝、书籍字画等贵重物品。在现存的很多古代衣箱中,很多为香木材质,如香樟木、杉木等。这些木材的特殊气味具有抑菌、杀虫的效果,可以防虫害。珍贵的真丝服装、字画等都需要防虫。因此,衣箱的流行又多了一个实用基础。
此处配线图或实物图
钱箱纳金
钱柜,是古代商贾店中使用的一种矮柜,与坐凳同高,柜面开有一条长10厘米左右的口槽,钱币可从槽中投入,平时又可供坐用,故也称“座柜”。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存世的木质钱柜,最早也为明清时期的作品,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差甚远。但见过带铁叶和泡钉装饰的旧式木柜、木门扇的人很容易理解,汉唐釉陶钱柜所模仿的应该就是同时期的木质钱柜,上面的圆形堆塑、泡钉、锁合装置应该原为铁、铜之类金属加固件和锁合件。
上海博物馆便藏有一件七牛储贝器的钱罐,叫储贝器,而不是储钱器,大概与商代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有一定的关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出现不同的流通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为青铜的方孔钱,也就是我们今人见到的铜钱,一直被使用并且延续至清末。也许是中国钱币的造型从秦始皇时期之后就定下来,因而也使得从那以后的钱柜,在造型上有了共同点:柜型上方,留一狭小开口,供存入钱币使用。
1930年洛阳金家沟唐墓出土一件唐三彩钱柜,高17.8厘米,长21.5厘米,宽16.6厘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件钱柜保存更为完好,从柜面的带孔附件可知西安王家坟唐三彩钱柜残缺的上锁附件的原貌。柜足贴塑四枚一组的泡钉,四面装饰圆形龙首,上部刻划有三角形几何纹,并涂饰以黄、绿、褐等色釉,显得华丽异常。底部露胎,白色陶胎。
1955年,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一件唐三彩钱柜,长15.5厘米,宽12.1厘米,高13.3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柜子作四足卧柜样式,附有小盖可以揭启。正面柜面贴塑有带连珠的兽面装饰,带有西亚色彩。柜足粗壮,并有圆形堆塑装饰。白色陶胎,柜足涂饰蓝色釉,柜板涂饰黄釉,柜面有宝相花和团花装饰。造型别致,制作异常精致,加上三彩釉和纹饰,显得富丽华贵。
此处配实物图
(和抽屉的故事合并单列一章)
药箱、轿箱、官皮箱
中国古代药箱与镜台类似,因为专门的物品收纳特性,药箱和镜台打开后都有大大小小的收纳抽屉,方便存放不同的药品、化妆品等,并且体型不大,容易携带。如清仿明式黄花梨提式药箱形式家具,在故宫中有不少件,它在陈列时多置于宫中寝室的条案上,用以存贮应时之物和精制古玩之类,有关书籍称其为提梁小柜。它的造型简捷、明快,提梁弯曲变化线条流畅自如,镶包家具铜片使用也大胆,既起到加固家具的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装饰美,犹如西服胳膊弯处的补缀。
轿箱也是因特殊需要而诞生的一种家具:古代官员常常需要随身携带公文、奏折,因此就有了可以放在轿子当中、狭长的轿箱。甚至连官员、文人的印章也有专门的印匣作为收纳,而官皮箱则是古代的“嫁底”,女儿出嫁时官皮箱是出嫁的家具之一,用以收纳各式嫁妆用品,与镜台大小相仿。
此处配实物图
从这些箱箱匣匣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古代中国人对科学收纳的讲究,而中国古人收纳物品的容器,总能内外兼顾,皇家的富丽堂皇,贵族的高雅品位,即使民间收纳物,在看似朴实的外表中,也能隐约透露出一丝文化的气息。在过去翻箱倒柜一番,邂逅古人的诗意生活,重回对物品的慎重与爱护,收获满满。
盒子里的中国味儿
盒子是我们居家整理常用的容器,通常我们都用盒子把纷乱的旧物分类放置,把不需要的东西及时规整,几个尺寸合适的盒子,便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一个盒子可以收纳五花八门的物品,可以收藏点点滴滴的记忆,可以容得下爱恨,收得起悲喜,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人生都有了寄托的位置。
了解中国人的收纳习惯,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盒子。那些历经红尘,装下了千年风云的盒子背后,究竟有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古代的名片盒
明清时期拜访投刺之风盛行,于是有了专门盛装名刺(名片)的盒具:拜帖匣,又称拜匣,一般长约一尺,宽仅三四寸,因其长而扁,故曰匣。
在拜客、送礼时,拜帖匣不仅可用来放置名帖,还可放置礼封和其他零碎之物,颇有点像现在的公文包。拜帖匣的使用者一般都是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显贵们,因此拜帖匣的制作也非常考究,通常选用红木,精致者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大漆镶嵌的拜匣也常见。拜匣的选材及装饰常常能反映出主人的品味,并于细微处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代有款比较常见的红木拜帖匣,长27厘米,宽15.5厘米,高2.5厘米。此匣用整木刳制而成,用料可谓奢侈。紫红面木纹若行云流水,婉细而宁静。盒体简洁素雅,包浆光亮润泽,体现了一种简约的奢华。最为独到的是鱼形铜扣的设计,上下两鱼形铜扣相合,恰成一太极图形;相分,则木匣自然开启,令人称绝。而清早期的黄花梨拜帖匣,匣面和四帮都采用黄花梨材质,底板用的却是铁梨木,这样的搭配也有着主人特别的寓意,即所谓的“金邦铁底”,家族永固之意。
到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开埠通商,西风渐近,戴礼帽,执手杖(又称文明棍)成为文明的象征,中国式的大名帖开始小型化,拜帖匣也多弃置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小巧精致的名片盒。如广东的牙雕名片盒,以镂刻精细而著称,仅名片盒的一面,在亭台楼阁、芭蕉垂柳花树之间,就镌刻了多达29个人物。他们或对酒长吟,或举扇相邀,或凭轩而观,个个眉目清晰,神态生动,俨然一副繁华的市井风俗画。洁白细腻的象牙名片盒,成为一种时尚产品,不仅畅销内地,甚至流布海外。除流行象牙名片盒外,紫檀、黄杨木、螺钿、玳瑁等材料制作的名片盒,因为精巧雅致,也深受欢迎。
不过,民间更多使用的是织绣的“名片夹”,其色彩绚丽,构图活泼,雅俗共赏。如有的名片夹一面绣着禽鸟在鸡冠花丛下悠闲地漫步,寓意冠上加冠;另一面绣有晚清民国时期流行的摹古金石文字,左上角还绣有标明用途的“名片”二字。这种名片夹也反映了老百姓千百年来朴实的愿望:好好读书,以求取功名。
此处配实物图
食物提盒
提盒为古代盛放饭菜食物使用,因有对称横梁可手提,而称之为提盒。提盒很早就已出现,早期多用竹、滕编成,雕刻装饰少,成型后有的涂以清漆或红漆、黑漆以起到防虫作用,样式也不一,圆的、方的、多边型的等等,最初人们用它来盛放饭食酒菜、干果点心等。广泛提盒多为长方矩形样式,自明代之后才初步定下。提盒因其流用甚广,而渐渐被文人雅士之青睐,而被扩用至放置笔墨砚台之用。
明代文人的提盒材质大多用黄花梨、鸡翅木等硬木。制作很是讲究,盒的底座要很厚实,坐下挖脚,在盒的两侧作立柱,施以站牙花板。这种透雕的牙板既能起到加固底座与提梁连接的效果又不会使提盒的份量加重很多,还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工匠的巧思。柱顶端与横梁把手相交接处,多以夹角榫相连,榫头交接处用铜叶包裹,在立柱与两侧亮脚、底座与盒匣四角也要包裹铜叶,铜叶通常饰以漂亮纹饰,这样的工艺既牢固又美观。两层盒匣要开口子衔扣,上下子口外面还要起灯草线,在两侧立柱与顶盖相邻处开锁孔,锁拴穿过顶盖,这样起到固定盒匣的作用。
到了清代,提盒成了民间百姓家常用之器,随即也出现了形制上的多样性,用材也更加广泛,如榉木、榆木等,而上等人家多用檀香紫檀、红酸枝等,装饰也复杂了很多。 直到今天,提盒仍在许多爱好古典文化的人士手中演变着,他们为提盒注入了更多现代的时尚元素,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此处配实物图
中国盒子造型精致,功能多样,古时的工匠,都是怀着最虔敬的器物精神,一笔一刀精心雕琢着这些平常用的家什。连梳妆盒、针线盒、药盒等盒子,也都呈现出令人心动的中国美。中国人有了这些耐看且内涵丰富的盒子,日子就有了烟火气。当我们一点一点去整理家的每个角落时,你可以从那些或常用的,或久未触碰的物品中拾起气味、记忆、感受温暖、荣耀。对于历来讲究思想内涵和寓意的中国人来说,盒子收纳,是一种人生的整理,是对生活和物品的存在方式的思考。
中式整理器物种类繁多,不管是用途繁多的案几,还是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大中华风雅的生活方式,集中表现了中国人精致的人生态度和“器物精神”。器物之道往精细里琢磨既包含了使用目的,又承载了文化内涵。
其实,每一件器物背后都有一片精神领地,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其中还有创造和对人生品质的不懈追求,让人与器物、人与人之间更近,让生活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