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奏新乐章

当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春风吹拂天山南北,特克斯这座古老的八卦城,正以其独特的地理纹路与蓬勃的发展脉动,回应着一个关乎未来的深邃命题:在新时代的援疆征程中,如何将国家战略的磅礴伟力,转化为边疆大地永续发展的不竭动能?答案,就写在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迁与各族群众舒展的笑颜之中。

精准滴灌,以“特克斯所需”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新一轮援疆之“新”,首在精准。特克斯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精准援疆”的要义——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激活内生动力。江苏援疆团队深入特克斯河谷、牧区毡房,精准识别其作为旅游胜地与农牧业大县的双重禀赋与发展瓶颈。于是,我们看到:针对农牧产品“优质难优价”的痛点,援疆资金与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果蔬加工厂拔地而起,让特克斯苹果、树上干杏身价倍增,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针对旅游产业“有资源缺品牌”的短板,江苏文旅专家深度参与规划,助力喀拉峻景区智慧升级与“世界喀拉峻·中国八卦城”品牌塑造,使游客量连年攀升;针对哈萨克族刺绣“藏在深闺”的困境,援疆设计师引入现代审美与市场理念,古老针线化作时尚潮品,成为牧区妇女增收的“金钥匙”。精准,让每一份援疆之力都化为特克斯自身“造血”的强劲细胞。

智力赋能,以“育才沃土”夯实长远发展根基。“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第十次会议强调“增强新疆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能力”,这在特克斯正化为生动实践。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持续发力,一批批优秀教师带来先进理念,本地教师赴苏培训开阔视野,特克斯学子的知识殿堂更加明亮。更深远的是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依托援疆资源,特克斯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旅游服务、现代农业技术等紧贴本地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为乡村振兴储备“永久牌”人才;江苏专家“师带徒”机制在医疗、农业等领域广泛推行,为特克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当江苏援疆医生手把手培养的本地骨干能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当援疆农技员指导的合作社带头人成为致富“领头雁”,人才沃土便成为支撑特克斯长远发展的最深沉力量。

交融共生,以“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援疆,不仅是物质丰盈,更是心灵相通、文化交融的宏大叙事。特克斯见证着这份深情:江苏援建的村级文化阵地,成为各族群众共庆佳节、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特克斯的民间艺人带着冬不拉旋律走进江南校园,江苏的非遗大师则将苏绣技艺带到天山脚下,文化的互鉴激荡出和谐共鸣。江苏援疆干部学习哈萨克语,深入牧区同吃同住,用真诚打破隔阂,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写满特克斯的草原河谷。当江苏游客沉醉于喀拉峻壮美风光,当特克斯农特产品热销长三角市场,频繁的交往交流交融,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体意识,这是对口援疆结下的最甜美、最持久的果实。

第十次援疆工作会议的号角,为这座边城注入了新动能。当江苏的智慧与特克斯的禀赋深度相融,当国家的关怀与边疆的奋斗同频共振,一幅景更美、业更兴、人更和、基业更长的壮美画卷,必将在天山脚下的八卦城徐徐铺展,奏响新时代山海携手的永恒乐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