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记得是哪个周末,观西西弗里书店时,看到了这本《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被它漂亮的封面吸引住了。

装帧很漂亮,托在手中阅读的感觉也不错,作者的文风也还可以,加上作者看上去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就头脑发热的买了这本书。

✔故事概要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女孩被她妈妈成天带着沉迷于宗教信仰中,预期成为一名授教布道的传教士,而且她的确也很有天份。然而,女孩的性别认知问题打破了常规,她被身边的人认为是魔鬼附体,她喜欢女孩这件事情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堕落激情。面对压力,女孩选择了成为她自己的故事。
✔精句摘抄
1.一对一交谈时,你要尽快判断他最渴盼什么又最恐惧什么。
2.问题不在于事物本身,也不在于我们发现该事物时的环境,这两个要素交叠才构成问题。
3.人匆匆一瞥见眼,便以为见到了全部
4.先有想要的东西,才会有得到的东西
5.墙是庇护,也是限制。墙的本质注定了墙终将倾颓。吹响自己的号角,你会看到四壁倒塌。
6.灯火如炬,笑靥如花,世间万物都将归于尘。
7.如果心中有魔鬼,他们会跟着你到天涯海角。
8.要说她以前就变得跟牛一样迟钝,现在恐怕已经可比植物了。
9.没有任何选择不伴随以失去。
✔阅读收获
说实话,我认认真真的看了这本书,一点也没有囫囵吞枣,但我发现自己好像没有读懂。
故事就像概要中提到的那样,女孩是个同性恋,被她的妈妈以及教会人士当作耻辱,当作驱魔对象。她很迷茫很困惑,但她最终选择了忠于自身,选择了离家出走自食其力。
不得不说女孩超有勇气,但书中对女孩挣扎这个过程描述得有些轻了,仿佛她离家出走这件事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包括她后来在售卖冰淇淋、在殡仪馆、精神病医院工作的经历都是一笔带过,没有渲染出离家出走后的艰辛场景。整本书看下来,女孩是成为了她自己,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一脸懵逼。
当年被当做恶魔的女孩,多年后回到家乡,一切又如旧,小镇上的好些人都已经认不出她了,她已和小镇有些格格不入了。
她的妈妈已不再斥责她,像以往一样和她讨论宗教事宜,让她跑腿买东西。她已经变了,而她的妈妈还是把她当作年少时的她。
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感慨,虽然和书中的情节关系不大。
现实中我们离开故土,离开父母朋友,在外求学工作许久后,再次与昔日熟人相聚时,久违重逢的喜悦中总是夹杂不自在的陌生感。
眼前的这个人明明曾经熟得像他肚子里的蛔虫,而现在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聊现在聊未来好像都聊不到一块,只好尬笑着拼命的搜索记忆中曾经一起经历的各种乐事糗事,拎出来一起回忆杀。与故只能靠回忆串起,这是与故的脱节。
再聊回女孩的离家出走,我是觉得她真有勇气,能力排众议势单力薄的坚守本身,这可能与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关。目标清晰坚定,路才会越走越顺。
我发现自己总是想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目标浑浊,何谈坚守?或许我也应该向女孩一样,问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了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