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青春 勤奋的人生

      怒放的青春 勤奋的人生

          作者:蔡向斌

  在‘’邯郸编剧导演群‘’中,我们常看到@赵金海、@雪琴吟 的名字和文章,前者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驻邯记者站原站长;后者是鸡泽县老干部局原局长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鸡泽县作家协会主席曹勤学,他们都是我的同乡,又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化名人。

 先说金海兄,1986年在磁县,任希平兄指身旁采访的上级记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北电台赵金海记者!‘’我腾地站起,慌向金海兄伸手。那时,新闻单位和记者,是很神圣的,而且,金海兄名气也大的很,我握住他手,久久没有放下。

 1987年,我回到家乡鸡泽,这时,金海兄已到记者站工作,在提及他名字时,县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夸奖他:‘’朴素、勤奋、吃苦、实干。‘金海兄’在鸡泽工作时,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能赢得这么多人赞誉和口碑,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足见其优秀的人品和人格。

 每当金海兄回家时,我便去他那讨教写新闻,见面后,他都不厌其烦地说教和解答。在讲起他在县城工作情景时,他说:‘’我们常常往农村跑,有时住村里,有时住乡里,下去一次几天不回来。‘’ 金海兄的话语,让我想起我们蜻蜓点水、提笔就写的不好作风和习惯,心里也更加佩服他!

 金海兄有次回邯,忘带钥匙,给他送钥匙,我第一次来到他办公室,一台很有年代的老式收音机、一本本新旧不一的书籍和日记本,一叠叠写好的新闻稿件……像一幕奋斗主题电影画面,深深刻在了脑中。

 1988年,邯郸地区搞企业承包,那时,报纸、电台、经常刊登、广播金海兄文章,每每看到他文章,我们一阀年轻人,便一个个收藏起来,当作范文来拜读学习。

 在向金海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金海兄眼光犀利、勤于思考、还擅长在生活细节中扑捉新闻。他有一篇新闻,名字叫:《大粪走向了市场》,他从一堆堆农村普通的粪土调查,写成一篇有足够代表性、有相当指导性的获奖新闻作品。

 美丽青春,勤奋做主,在几十年新闻职涯中,金海兄书写了数以万计的稿件,为邯郸新闻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金海兄现已退居二线,但他坚守青春、笔耕不辍,一篇篇有史料价值、有深度见解的好文,时时在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学识和启迪;让人耳目一新、永久铭记!

(作者系著名剧作家、邯郸影视剧编导委员会主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